■吳燕翎 談必行 朱臻 胡平 圖文報道
春耕始,萬物生。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作出九方面部署,第一項任務就是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眼下,常州大地一幅忙碌的春耕畫卷正徐徐展開,新一年的豐收希望正孕育而生。
薛家鎮任葛村小麥田
稻麥原種繁育忙
2月16日,走進奔牛鎮的稻麥新品示范試驗基地,田間麥苗已紛紛冒頭,基地宛如一片綠草地。
“地里的這一季小麥是去年11月初種下的,以揚麥系和鎮麥系品種為主,主打揚麥23號。除此之外,今年我們還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引進了14個小品種進行試驗。”承擔基地管理的奔牛稻麥原種場有限公司農技人員眭鑫梅,每天一上班頭等要緊的事就是巡田。麥苗長得齊不齊、雨水天田間墑情怎么樣、“三溝”是否保暢通,眭鑫梅都事無巨細。
等氣溫上升到15℃,就要開始施返青肥;等到3月還要施穗肥,揚花期則主要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再過幾個月,就能在試驗基地看到風吹麥浪、滿目金黃的場景。
花開西莊小菜園,旋耕機翻土。
清溝理墑保暢通
臨近中午,薛家鎮任葛村花開西莊小菜園里,“新農人”張曉磊和父親正在田間忙著翻土,準備育苗和下一季的播種。
張曉磊在花開西莊承包了近30畝地,以蔬菜種植為主。他說,因為前一陣下雨,地勢偏低的地塊土壤濕度大,還達不到翻土的要求,但等到下周,整個春耕備耕季就要正式忙起來了,“一般先用拖拉機翻一遍,再用小機器翻一遍,這樣能讓土壤更透氣,增加蓬松度。”
另一邊,任葛村村民楊錫平也來到田間進行“清溝理墑”的工作。57歲的他承包了700多畝農田,是薛家鎮的種田大戶。當前,小麥進入返青期,為確保夏熟豐收,在做好土壤墑情工作的同時,及時施肥、除草也不能少。
張曉磊在田間清理雜草
沃土種下“豐收夢”
天氣放晴,常州笙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收毛白菜。工人躬身從土里拔出蔬菜,抖落沾在根上的土,隨即放到一旁等待分揀。另一邊的大棚里,青菜已經收完一茬,工人正拿著耙子進行整地。
笙綠農業占地600多畝,以蔬菜瓜果種植為主,日均出貨量約2000斤。基地共有200多個大棚,目前約有20%春耕備耕地塊。笙綠農業負責人應英對春耕備耕已很有經驗:“前一陣雨水多,栽苗存活率就不高,春耕備耕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挖溝,便于排水。等天氣一放晴,苗就得栽下了。”
除了忙著春耕備耕,笙綠農業還通過新品種引育、新技術提升種下“豐收夢”。番茄大棚內,今年從省農科院新引育的15個品種已經栽下,長勢喜人。應英說,基地每年都會有新的品種引進示范,配套的種植技術也會提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