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孜超
2月13日,中央一號文件重磅出爐,這是2004年起中央連續出臺的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釋放出黨中央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實踐證明,強大的農業是支撐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基礎。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極端重要。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守好“三農”基本盤,必須牢牢握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國家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一旦“吃飯”問題被卡了脖子,后果不堪設想。為此,一方面要保護耕地,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在規劃用地時需提前謀劃,考慮優先等級,明確土地用途,遏制耕地“非農化”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要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加強農民種糧補貼。認真落實好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推動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質優價的市場化收購,確保“有人收糧、有倉收糧、有錢收糧、有車運糧”,讓農民“種糧有錢掙”。
守好“三農”基本盤,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2019年,黨歷史上首次印發關于農村工作的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這是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全面領導的基本遵循,是新時代黨管農村工作的總依據。答好“三農”工作這張歷史答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需要各級黨委、全體黨員奮力扛起政治責任,扎根基層、埋頭苦干。農村舞臺廣闊,大有可為,因地制宜選好配強村“兩委”成員尤其是村黨組織書記;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干事創業創造更好條件。
守好“三農”基本盤,關鍵在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當前,我國“三農”工作重心實現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既要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縮小城鄉差距,倡導文明新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也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我們錨定目標、把牢方向,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鄉村振興,才能更好鋪展開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美麗宜居、穩定繁榮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道路越走越寬。
新一年“三農”工作藍圖已經繪就,征程就在腳下。讓我們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只爭朝夕、久久為功,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