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春光正好。
5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氣氛熱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許昆林、劉慶、單增海、魏巧、張大冬、吳慶文等6位代表分別發言。審議時,總書記認真傾聽,不時插話,同大家親切交流。代表們紛紛表示,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溫暖、備受鼓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過程中,全省上下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
△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省長許昆林:
努力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
許昆林代表第一個發言,表示一定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交出不負總書記期待、讓全省人民滿意的答卷。具體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積極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總書記囑咐我們要“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江蘇去年GDP達12.3萬億、增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第二,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江蘇將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建設好蘇州國家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加強科技創新。聚焦新能源、生物制造等前沿技術和生命科學、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第三,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總書記親自為我們擘畫“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囑咐我們“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我們將牢記囑托,堅守實體經濟,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戰略支撐,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長江大保護,更高水平實現“民生七有”,讓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
第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切實抓好經濟金融安全、能源糧食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第五,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總書記要求“優勢區域要走在前、經濟大省要挑大梁、各地區都要多作貢獻”。我們將奮力實現 5%的增長目標,實際工作中力爭更好的結果。
△ 劉慶代表 吳勝/攝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
回去第一件事就梳理“卡脖子”問題
“今天當面向總書記匯報,聆聽總書記對江蘇,特別是對我們國家創新工作未來發展的重要指示,我非常激動。”說起面對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的情景,劉慶代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審議發言中,他首先回顧了總書記2014年12月13日到江蘇省產研院的那次視察。“總書記和科學家們親切交談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溫暖在心,我講到這里時,總書記非常和藹地微笑示意。”
目前江蘇省產研院已與全球近150家知名高校機構和240余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設研發載體72家,研發人員超1.2萬人,轉移轉化技術成果7000余項,孵化企業超1200家,服務企業超2萬家。近年來,江蘇省產研院牢記總書記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 "" 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 等重要指示,不斷推進相關工作,向總書記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審議中,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這些話讓劉慶代表備受鼓舞:" 我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系統梳理江蘇和長三角地區在戰略性產業鏈上還有哪些‘卡脖子’的問題,還有哪些受制于人的問題,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做到自立自強,讓我們的產業鏈沒有風險。我想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也是對我們江蘇省產研院的工作最明確的指示。" 劉慶代表說,他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在未來能成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單增海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
總書記問起早晨“代表通道”里的是不是我
“總書記非常重視關心科技創新工作,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勇氣。”單增海代表說起審議現場與總書記面對面的交流,不禁又回想起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徐工集團視察的情形。當時,單增海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有幸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諄諄教導。
5年多過去,這一次在向總書記當面報告時,他首先回憶了這一場景,并表示5年多來徐工人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以總書記視察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著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奮力攀登全球產業珠峰,帶動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首批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擦亮“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名片。
單增海代表說:“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諄諄教導,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科研投入,全力打造國家級創新平臺,搶占行業制高點。”
“總書記還很親切地問,早晨在‘代表通道’視頻里看到的是不是我,我說‘是的’,這下緊張的情緒也一下子就緩和了。”說到未來,單增海代表用了兩個“新”來表述:“今年是徐工創建80周年,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對我個人來說,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是一個全新的身份。今天聆聽總書記的講話,給了我新的動力。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努力,把我們的企業建設成世界一流企業。”
△魏巧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
總書記的鼓勵,讓我做農業的決心更堅定
“總書記非常關心‘三農’問題,給予我肯定的眼神、鼓勵的語氣,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農業的決心和信心。”說起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這一幕,魏巧代表難掩激動的心情。
魏巧是土壤學碩士,愛人是農學博士。很多人都問她,當初為什么辭去北京的好工作回鄉務農?原來,這還要感謝總書記。魏巧代表在發言中說,2014年12月,父親打電話給她:“今天看了總書記視察鎮江的新聞,總書記高度贊揚了農業專家趙亞夫,你們兩口子都是學農業的知識分子,希望你們能回來接我的班,像趙老一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后來我和愛人經過反復思想斗爭,認為把自己參與研究的成果親手播撒到家鄉田地里,會有不一樣的精彩。2017年4月,我和愛人分別辭去在北京的工作,從城市回到農村,接過父親的班。”經過一番從理論到實踐的蛻變,如今,農場和合作社越辦越好。“現在我們種植了2萬多畝水稻,畝產 1100 斤,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我們探索的大田數字化種植模式,對農場實行數字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確保了穩產高產。”
魏巧代表感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是她這些年來經營農業的體會,也呼吁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扎根“三農”,在鄉村振興的建設過程中出心出力,“只要用心都能做好,農業是大有可為的事業。”
△ 張大冬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
總書記特意囑咐,“向孩子們問好”
“總書記非常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我當時緊張的心情很快就放松了。”說起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情景,張大冬代表臉上洋溢著笑容。
2021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的少先隊員結合自身成長實際學好黨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兩年來,淮安深入落實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在全市上下特別是青少年中積極開展“我們都是收信人”等一系列活動,在青少年中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
“我向總書記報告說,通過兩年來的學習,孩子們‘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老師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更加強烈,總書記很高興。”在審議現場,聽了張大冬代表捎來的孩子們的心聲,總書記頻頻點頭,并特意囑咐,“向孩子們問好”。聽說新安小學師生排演了兒童劇《新安旅行團》,總書記頻頻點頭微笑,并關切地詢問起演出地點。“總書記反復叮囑我們,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立德樹人、筑魂育人,努力培育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審議結束后,張大冬代表第一時間打電話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告訴了學校的老師們。3月6日恰巧是星期一,當天的升旗儀式上,淮安市新安小學的老師們將把總書記的問好和囑托傳達給全校師生。
△ 吳慶文代表 吳勝/攝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吳慶文: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當好排頭兵
“現場,總書記詢問了很多蘇州的情況,我感到特別親切。”吳慶文代表說起總書記對蘇州發展的關心時,心潮澎湃。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既有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也是經濟重鎮、產業高地,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生動縮影。2022年,蘇州人均GDP達2.76萬美元;到2025年,人均GDP有望超過3萬美元。“報告到這組數據時,總書記關心地問起相關發展目標。”吳慶文代表回答:“相信力爭再用10年時間,到2035年建成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
制造業是蘇州的優勢,規上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二。“蘇州的經濟質量高、韌性強,我們將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生物醫藥、納米科技、第三代半導體、光子等一批關鍵核心、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產業創新集群。”開放與創新是蘇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個重要抓手。蘇州去年的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6.1%,利用外資占全國的3.9%;全社會研發投入近1000億元,研發經費占比達4%。吳慶文代表說:“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蘇州將永葆‘探路者’姿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當好排頭兵。”
現代快報+記者 鹿偉 張瑜 安瑩 徐紅艷 徐蘇寧 盧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