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2021年11月4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辦民族手工藝(苗繡)培訓班,易地扶貧搬遷社區苗家小鎮40多名婦女參加培訓,為居家就業打下基礎。圖為授課老師在講評學員繡品。 中新社發 龍濤/攝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婦女等特定群體的權益保障,強調婦女權益是基本人權,要把保障婦女權益系統納入法律法規,上升為國家意志,內化為社會行為規范;要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出臺法律、制定政策、編制規劃、部署工作時充分考慮兩性的現實差異和婦女的特殊利益;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婦女權益,靠發展改善婦女民生,實現婦女事業和經濟社會同步發展;要強化社會服務,優先保障孕產婦、兒童等特殊人群,格外關心貧困婦女、老齡婦女、殘疾婦女等困難群體,為她們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要幫助婦女點燃夢想、追尋夢想、共筑夢想,為婦女釋放創造活力、實現自我價值搭建平臺,促進婦女權益更有保障、人生更加出彩、生活更加幸福。這些重要論述彰顯了堅定的人民立場和深厚的為民情懷,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系統性和實踐性。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指引下,新時代婦女權益保障的法治體系更加完善,先后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建立起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內的全面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國家和省級層面普遍建立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制定實施了4個周期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嚴厲打擊侵害婦女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等,切實從源頭上提供強有力保障。
廣大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達到歷史新高度:平均預期壽命突破80歲,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歲;孕產婦死亡率持續下降至16.1/10萬,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過50%;在9899萬農村脫貧人口中,婦女約占一半;在各類社會保險中平等參保、平等享受待遇,美好生活更有保障;等等。我國婦女權益保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書寫了中國婦女人權保障的光輝篇章,為廣大婦女敢于追夢、拼搏奮斗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障婦女平等享有現代化建設成果,是檢驗中國式現代化成效的一個重要維度。
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聯系和服務婦女作為婦聯工作生命線,強化源頭維權,扎實推動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全面有效實施,推動出臺配套法規政策和司法解釋,進一步完善婦女權益保障法律體系;
履行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加強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推動《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實施,促進婦女兒童發展和家庭建設目標任務更好落實;
發揮黨政主導下的維權服務機制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聯動,暢通婦女訴求反映渠道,聯合開展面向困難婦女兒童的公益訴訟、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推動重難點問題解決;
加大基層維權服務力度,常態化開展對生活困難、留守、流動、殘疾婦女兒童及單親、失親、矛盾多家庭的摸排走訪,發現問題及時主動報告,力所能及提供關愛服務,把維權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經常、落到基層;
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大力實施“健康中國 母親行動”,加大宮頸癌、乳腺癌“兩癌”檢查救助和健康宣教力度,持續開展寒暑假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關愛服務,實施“春蕾計劃——夢想未來”行動、“母親健康快車”等公益項目,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婦女兒童身邊;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提高監測預警、應急處突、輿情引導等能力,健全防范化解風險隱患長效機制,增強婦女兒童和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婦女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為男女平等和諧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社會環境。廣大婦女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闊步向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