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開展古建筑參觀、口述史訪談、通識講座、國際論壇,以生動多樣的形式,引導青少年讀懂北京中軸線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久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暨“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啟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比绾伟汛笏颊n講深、講透、講活?近年來,各地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與實踐。完善“大思政課”育人格局,需要在課程空間、實踐空間、數字空間拓展上下功夫。
延伸思政教育的課程空間。要立足學科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知識傳授的深入淺出,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例如,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充分挖掘校史資源,在校史館組織開展實地研學及短視頻拍攝等活動;浙江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的思政課程探索從影視劇、紀錄片等百部視聽作品中剪輯出千余個鏡頭,加深學生對黨史的認知,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提升思政教育的實踐空間。要因地制宜搭建校內外實踐平臺,不斷豐富調查研究、鄉村支教、志愿服務等實踐形式,讓學生在見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人生選擇和現實行動中。例如,北京大學將思政實踐作為必修課程,青年學子在嘉興南湖重溫紅船精神,在雄安新區感受改革發展,充分利用“行走的思政課堂”;再如,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師生宣講團,開展“我和我的冬奧故事”等系列宣講活動,讓學生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新時代的鮮活實踐有效結合起來。
優化思政教育的數字空間。要用好新媒體平臺,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思政教育的“最大增量”。要進一步強化數字賦能,改革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和方式,提升思政工作效能。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在元宇宙數字校園中新增“延安老校區”場景,讓學生可以穿越時空感受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故事。當然,運用數字技術也要避免“兩張皮”現象,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而不是生搬硬套、簡單拼貼。
總之,講好“大思政課”,事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事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不斷增強“大思政課”的思想性、親和力、針對性,從而讓“大思政課”與現實緊密結合、與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6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