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理論周刊丨 曹鴻勇: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打破“現代化=西方化”迷思

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這一重大論斷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和世界意義。現代化雖然肇始于西方國家,但絕不等于西方現代化,資本邏輯主導下的西方發展模式絕不是現代化的唯一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式現代化從中國視野和全球視角來觀照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既惠及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又惠及人類共同利益,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了全新選擇。

新制度

現代化脫離不了一定的社會制度。從社會制度上看,西方現代化是資本主義現代化,是資本邏輯主導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以資本主義發展為指向,制度體制圍繞著資產階級設立并為其服務,維護和保障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所深刻指出的:“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以社會主義為定向的,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來看,經濟建設上,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堅持按勞分配主體地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建設上,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注重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廣大人民權益;文化建設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社會建設上,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向著共同富裕不斷前進;從生態文明建設上看,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些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發展充分證明,社會主義代表了人類進步發展的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巨大的優越性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新理念

人民至上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是中國共產黨不同于資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識。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進共同富裕。西方現代化堅持資本至上理念,以資本增殖為根本目的和實踐指向,必然導致兩極分化。

人民至上理念體現在對共同富裕矢志不渝的追求之中。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歷史就是一部向著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的奮斗史。從受人奴役到人民成為國家主人,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速實現,共同富裕的腳步越來越堅實。新時代,黨中央更加強調共同富裕,堅持實踐探索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展現了人與社會全面進步的光明前景。當前,中國成功地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征程上,黨中央更加強調共同富裕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將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現代化和共同富裕三者統籌起來共同作為重要發展目標。

新路徑

在采取什么樣的路徑走向現代化上,許多國家存在著依附西方還是與西方脫鉤的兩難選擇。中國走出了一條現代化新路:既不“依附”,也不“脫鉤”,既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而是通過揚棄現代性本身,堅持自信自立,牢牢掌握自己發展的前途命運。

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實現現代化,必須尊重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學習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來豐富發展自身,才能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完成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學習和借鑒西方文明并不意味著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通過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共同發展。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破了計劃經濟只能同社會主義結合、市場經濟只能同資本主義結合的教條怪圈,充分體現了尊重現代化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中國共產黨人既反對崇洋媚外,也反對盲目排外,始終堅持歷史自覺,以開放的姿態對待西方文明,以理性態度進行分析、甄別、取舍,不斷推進民族復興大業。

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強調把自身國情作為立足點,富有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西方現代化的翻版或再版,而是站在自身國情、自身歷史和自身文化基礎之上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破解了建立在資本邏輯之上的兩極分化、生態危機、物質主義膨脹、民主政治體制失靈、人與自然關系失衡等諸多難題,為人類進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新方案

縱觀西方現代化歷程,西方現代化是對外殖民掠奪的現代化,走的是“國強必霸”之路。隨著中國的崛起,一些西方學者基于“國強必霸”邏輯宣揚“中國威脅論”。事實上,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沒有稱王稱霸的歷史基因,沒有對外殖民掠奪的歷史基因,協和萬邦、以和為貴、天下為公、厚德載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價值理念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骨髓和血脈。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我們中國過去、現在都沒有占領別的國家,將來也不會去占領,所以我們始終是文明國家。

基于人類共同利益,中國堅持胸懷天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求同存異、互利合作,超越社會制度差異,充分理解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模式,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與眾多國家和地區積極對接,我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顯著提升周邊國家民生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走深走實。同時中國作為負責擔當的大國,攜手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治理的挑戰,為人類面臨的問題和矛盾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叢林法則的西方邏輯,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全新方案。

(作者:曹鴻勇,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 張浩 崔凱銘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