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為了提前發現、干預學生心理問題,全國多地的大中小學校也在積極行動,強化心理監測預警,整合社會資源,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護墻”。
2023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調查數據顯示,青年為抑郁的高風險群體。如何健全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機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命題。
在福州大學,“生命守門員”培訓項目幫助師生提高高危心理問題的識別預警能力,學校還通過每年一次新生心理普查、每學期一次學生心理摸排、每月一次特別關注排查等,將心理危機預防觸角延伸到每位在讀大學生。
福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中心主任 許琳玲:以階梯式培訓的方式覆蓋到全校的所有學院,給師生普及心理危機的識別和轉介等技能,用這種方式來固牢“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網絡預警機制。
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福建廈門金尚中學建立起“學?!甓巍嗉墶比夘A警心理健康防控體系,識別學生們潛在的心理問題。
家校社聯動,浙江省湖州市探索建立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孩子“五位一體”的心育護航體系。組建一支擁有350多名心理咨詢師的專家團隊,制定“一對一”幫扶方案,對青少年提供全流程的心理健康服務?!?251885”南太湖心航熱線設立以來,已經累計受理電話咨詢1.9萬人次,在防范、處置各類青少年心理危機工作中起到了“吹哨人”的作用。
南太湖心航熱線中心負責人 吳佳元:我們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建立了全市統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數字化平臺,同時還成立了熱線中心、咨詢中心、診療中心三個線下實體陣地,并打通了三個中心的數據共享,應急處置實現“一鍵直達”,多部門聯動,確保數據運算跑在危機之前。我們已成功挽救了26名有嚴重心理危機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