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西藏婦女發展權如何得到全方位保障?
作者 邊巴拉姆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西藏婦女權益保障從無到有進入法治化軌道,憲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的廣泛賦權,為西藏婦女提供了充分的發展機會和發展條件,對西藏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的發展權進行全方位保障。未來需要統籌兼顧西藏婦女各方面的發展利益,充分結合西藏的實際情況和婦女的特殊利益,不斷提升西藏婦女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
西藏婦女發展權保障制度日臻完備
西藏婦女在解放前的漫長歷史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權。在舊西藏,被視為“不潔”“不祥”之物的西藏婦女深受神權、政權和夫權的壓迫。在家庭私領域,西藏婦女處于附屬地位,無經濟支配權,也無文化權利和受教育權;在社會公領域,舊西藏法典中“奴隸與婦人不許參與軍政事宜”等規定導致西藏婦女無參政議政權利;受“狗肉不算肉,婦女不算人”等俚語民俗影響,許多寺廟與場所限制了西藏婦女進入。
位于西藏山南地區的一間如母浴室。母親浴室計劃是致力于解決和改善藏族婦女基本衛生生活狀況的一項長久服務。李重陽 攝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了國家實行男女平等和保護婦女的政策。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第九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西藏民主改革后,尤其是西藏自治區成立以后,西藏法治建設從無到有,西藏婦女人權保障建設進入法治化軌道,憲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的廣泛賦權,為西藏婦女提供充分發展機會和條件,對西藏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的發展權進行全方位保障,為未來更高層次的發展權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現實條件和制度基礎。
墨脫縣德興鄉易貢白村門巴族婦女采摘茶葉。貢嘎來松 攝
1994年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下稱《辦法》),作為西藏婦女發展權法律保障基礎的專門性地方立法。此外,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多部涉及西藏婦女發展權保障的地方性法規,包括《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促進條例(2022)》等。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及職能部門還出臺了《關于建立西藏自治區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的意見》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多方面為西藏婦女發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西藏婦女發展權保障取得積極成效
1959年民主改革以來,西藏婦女人權保障的最大成效在于,婦女成為具有法律人格和平等身份的“人”,享有與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權利,享有與中國其他地區、其他民族婦女同等的地位和權利。隨著男女平等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婦女自身的覺醒和自我意識逐步加強,西藏婦女參與到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極大地提升了西藏婦女的社會地位。
在參政議政方面,舊西藏時期,即使出身名門貴族、受過良好教育的西藏婦女也沒有參政議政權利。民主改革后,西藏婦女參與決策管理的比例和能力顯著提升。西藏自治區婦女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西藏女性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的33.1%;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中女代表占代表總數的32.4%;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占比分別達到30.61%和27.99%;女性共產黨員占自治區黨員總數的30.25%。另外,2023年100%的行政村(社區)有女性“兩委”成員,班子成員中女性占22.83%。
西藏山南扎囊縣綠之源智慧農業項目的工人正在勞作。楊華峰 攝
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據《西藏自治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七號)》統計,“十三五”中期的2018年末,全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0.3萬,其中26.2萬是女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21.9萬,其中女性10.3萬人,占比47%。2021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數據顯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女性參保人數達92.63萬人,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女性參保人數20.1萬人,失業保險女性參保人數14.8萬人,工傷保險女性參保人數18.9萬人。
在教育領域,舊西藏95%以上婦女處于文盲狀態,西藏解放后西藏婦女入學和受教育權的保障不斷增強。2020年,西藏小學和初中的女性在校人數占比均在49%左右,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女性在校生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享受國務院、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的女性占比分別達12.74%和17.78%,女性學術帶頭人占比27.45%。
索朗次旺在西藏拉薩繪制唐卡。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藏女性學習唐卡繪畫。李林 攝
在醫療衛生領域,西藏解放前僅有3個醫療機構,醫藥衛生人員400余人,占人口總數95%的廣大農奴面臨患病無法醫治的狀況。和平解放后,國家對西藏農牧民實行免費醫療政策,到2020年西藏正式實施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孕產婦住院分娩綠色通道并實行費用100%報銷。目前,西藏現有醫療衛生機構1661個,醫院172個,孕產婦重癥跟蹤監測實現區市縣三級全覆蓋,死亡率降至萬分之4.8。西藏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2.19歲,相比1951年翻了一番,女性人均壽命高于男性。現有婦女“兩癌”篩查機構93家,截至2021年底全區累計完成婦女“兩癌”篩查近40萬人次;進一步擴大HPV疫苗免費接種試點,現有適齡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種機構135家。
位于拉薩的西藏阜康醫院產科護士為孕婦做胎心監測。李林 攝
在婦女群體發展和保障領域,以西藏自治區婦聯“巾幗脫貧行動”為例,在技能培訓方面,自治區婦聯爭取到培訓資金2138.16萬元(人民幣,下同),開展各類技能培訓560余期,約2.7萬貧困女性獲得就業支持;在婦女創業方面,自治區婦聯落實婦女創業擔保貸款5433萬元,幫助825戶1000余名婦女創業等。西藏自治區出臺多項政策法規,成立自治區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委員會,完善農牧區土地確權登記制度,建立法律援助機構156個、婦女兒童維權合議庭31個,以及在全區110便民警務站建立“婦女兒童維權服務崗”860個,74個縣(區)開通“12338”法律援助服務熱線,通過依法定分止爭、制裁侵權,強化西藏婦女發展權的司法保護力度。
西藏婦女發展權保障的展望
加強立法供給,完善西藏婦女發展權法律保障體系。結合2022年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優化《辦法》,明確保障生存權、基本生活水準權、政治權利、受教育權、文化發展權、勞動就業權、社會保障權、財產權、人身權等發展權的內容、方式,從保障的類型、風險、任務、主體、參與方式及內容、監督、糾紛解決等核心指標開展優先權、不受阻礙權等具體權利義務明晰的賦權;銜接《民法典》《勞動法》等專門性法律,梳理婦女發展權相關規定并納入西藏婦女權益保障專章,開展精準細致針對性賦權,解決發展權不平等與不均衡等問題,完善保障西藏婦女平等獲得發展資源和機會的法律制度。
結合《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整合作為西藏婦女發展權政策保障基礎的《西藏自治區婦女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政策,配套優化政府購買各領域服務保障的各項細化立法的政策支持,為西藏婦女發展權保障提供長期性、可持續性、精細化服務,關注和回應個別與群體的差異化、個性化的發展權保障需求的價值。大力提升西藏婦女法治意識,鼓勵西藏婦女多途徑參與立法、執法、司法和普法活動。
拉薩民眾在布達拉宮宗角祿康公園跳鍋莊舞。雪域高原“全民健身”模式已開啟。何蓬磊 攝
凝聚共治合力,提高西藏婦女發展權整體社會保障水平。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行業監管、科技支撐的西藏婦女健康保障工作機制,深入推進西藏自治區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保障西藏婦女獲得高質量、有效率、可負擔的醫療和保健服務,完善宮頸癌和乳腺癌綜合防治體系和救助政策;完善惠及西藏婦女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關切和保障婦女的特殊利益和需求,完善覆蓋西藏婦女的社會保障制度。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文化學院在拉薩舉辦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2020級畢業生畢業作品展演活動。貢嘎來松 攝
加強西藏婦女思想政治教育,持續鞏固西藏婦女掃盲成果,保障西藏婦女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女性人才,鼓勵職業院校面向西藏婦女開展就業創業和職業技能培訓。全面落實消除就業性別歧視的地方政策法律,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拓寬西藏婦女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加大對西藏婦女就業創業的幫扶力度,扶持發展適合西藏各族婦女自主發展的農村電商特色產業項目和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產業項目,支持西藏各族婦女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收致富。(完)
作者簡介:
邊巴拉姆,女,藏族,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法學博士,十三屆、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組織部兼職副部長、西藏自治區婦聯兼職副主席,西藏大學政法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民委優秀中青年專家 、中國南亞學會副秘書長。
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藏學》《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法學雜志》《人權》《西藏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西藏法律與法治建設探索》《舊西藏法規選輯(漢藏對照)》《探究加強和促進民族團結法治化的成功經驗——以拉薩市為例》,編著《拉薩法治發展報告》藍皮書系列,承擔國家社科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課題1項、國家民委委托課題4項、中國法學會課題1項,西藏自治區社科院重點課題2項等。自2012年起多次參加涉藏外宣活動,到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以學術研究成果和實踐經歷講好中國西藏故事,在國際涉藏輿論斗爭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