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顆粒歸倉,讓大國糧倉更豐盈

6月中下旬,江蘇夏收結束。如何保證糧食“顆粒歸倉”,減損是道必答題。對于“魚米之鄉”江蘇來說,減損更是一片“無形良田”,里面藏著數億斤糧。今年江蘇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不到1%,降低1%挽回近3億斤小麥,全鏈條減損仍大有潛力,“止損”背后藏著數億斤糧。(6月20日中國江蘇網)

民以食為本。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受全球極端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世界糧食安全遭遇重大挑戰。而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是有效防范和應對糧食危機的重要途徑,尤其做好糧食全鏈條減損工作,有助于促進糧食安全韌性,為大國糧倉更豐盈織密安全網。

我國是14億多的人口大國,糧食消費量大、人均耕地少,糧食安全始終是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提出了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盡管我國口糧能確保自給,但糧食生產面臨成本攀升、資源約束、剛性需求擴大等問題,糧食安全仍將長期處于“緊平衡”態勢。因此,在堅持農業基礎性地位不動搖,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2021年,我國發布《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從糧食收獲、儲存、運輸、加工和餐飲消費等5個環節推進節糧減損。在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持續發力,挖掘減損增效潛力。

對于減少糧食損失,人們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過去人工收麥,老人孩子跟在后面拾穗,法國畫家米勒1857年創作的油畫《拾穗者》,就描繪了農村秋季收獲后,人們從地里揀拾剩余麥穗的情景。如今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提高了作業效率,減少了收獲損失。統計顯示,人工收獲綜合損失率超過10%。如今,江蘇小麥機收率已超過99.7%,全面實現了從人收向機收的轉變。2022年我省小麥總產273.1億斤,小麥機收損失率降低1%,就能挽回近3億斤小麥損耗。哪怕每畝地只多收一斤糧,合在一起也是“大糧倉”。因此,我省開展實用性農機培訓、加強糧食產后現代化服務體系建設,多措并舉深挖減損潛力,最大限度保障減損增收,使江蘇以全國3.8%的耕地,生產出全國1/20的糧食產量。這方面,人收向機收轉變確保顆粒歸倉是功不可沒。

米粒雖小,尤見禮義廉恥;節約事微,可助興國安邦。日儲一勺米,千日一石糧。減少損耗保障糧食安全,還需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民參與的長效機制,在全社會形成“減少糧食損失、制止糧食浪費”的優良風尚。尤其是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近年通過 “光盤行動”,將文明餐桌、制止糧食浪費等要求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內容,發揮了良好導向和示范作用,增強了全民節約意識,但讓節糧的種子扎根于每個人心中,讓其開花結果,還需合力打好節約減損、反對浪費這場持久戰,讓更多人樹立愛糧節糧意識并付諸行動。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穩住糧食“壓艙石”,既要確保糧食穩產增產,也離不開寫好節糧減損文章。讓我們不斷提升全民糧食安全意識、節糧減損意識,推動愛糧節糧、節糧減損、健康消費成為社會新風尚,為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石,匯聚磅礴力量,作出更大貢獻。(一鳴)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