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收購進入尾聲,7月10日上午,在江蘇省揚子江現代糧食物流有限公司的碼頭,一艘2000噸的江輪正在裝載小麥,這批小麥將用于產糧區地方儲備庫輪換。
江蘇省靖江市深刻領會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這一重大命題,充分發揮揚子江現代糧食物流國家糧食六大通道中五十個重點糧食物流節點之一的作用,在積極服務三農、做好糧食收購的同時,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倉儲+物流的優勢,在推進“北糧南運”的過程中,為過往運量的船只提供過駁、整曬、烘干、整理等業務。今年上半年,揚子江現代糧食物流過駁作業量在100萬噸左右。
“安寧港地處長江中下游,不管是北糧南運,還是沿海地區的糧食往內陸發,都是一個集散地,尤其是經過這么多年的運營,市場穩定。”揚子江現代糧食物流有限公司商務部經理陳彬介紹,在安寧港西側,揚子江現代糧食物流建設的四個大直徑筒倉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即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將在今年10月份投用。項目建成投用后單筒倉儲量可達1.25萬噸,遠超目前在用立筒倉的倉儲量,將為“北糧南運”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作為長江下游最大的小麥集散地、全國最大國產弱筋小麥集散地、華東地區最重要的糧食集散地,近年來,靖江市正積極推進“北糧南運”,進一步拓展糧食業務。
當天,在距離揚子江現代糧食物流有限公司不遠處的南方小麥交易市場上,28000噸小麥正通過線上交易平臺進行實時競價銷售。
南方小麥交易市場運營總監劉泉介紹,自2012年南方小麥交易市場運營以來,為糧食經營主體搭建“買好糧——賣好糧”的交易平臺以及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實現糧食價格、糧食品質、糧食需求、糧食運價等一手大數據信息匯聚,讓交易會員“隨時買、放心賣”。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建設成為以小麥為主,覆蓋稻谷、玉米、成品糧油等品種的綜合糧食交易市場。今年以來,南方小麥交易市場交易糧源325.01萬噸,成交量達140萬噸,成交金額為39.95億元。
為進一步助農扶農,在2022年創新推出大戶線下對接模式、線下委托結算業務的基礎上,今年,南方小麥交易市場又開始推廣線下一鍵代發貨業務。“客戶只要在家下單,我們就會進行全程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線下扦樣,以及客戶成交過后,到現場給客戶進行質量把關,以及貨物上船過后,前往客戶指定的接收點。”南方小麥交易市場運營總監劉泉介紹,目前通過這種模式,南方小麥交易市場已經成功為大戶進行線下對接56000多噸,成交金額在1.6億元左右。
在“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下,如今,南方小麥交易市場已成功開拓了江蘇無錫新米市、山東臺兒莊糧食市場、天津華貿里奧北方糧食市場等分市場,還正與安徽糧食市場準備合作,促進糧食產、購、儲、銷各環節協同發展,推進“買賣全國”走向“買賣全球”。
為進一步解決糧食物流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物流成本高等問題,進一步打通“北糧南運”節點,2021年,靖江市打造了國內首家專注于內貿糧食運輸的互聯網平臺,充分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為客戶提供從產區到銷區一體化一站式的糧食運輸服務,提高配置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保證糧食安全。
“內貿糧食運輸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成后,不僅可以服務靖江周邊的糧食種植戶,也可借此輻射到全國范圍內,以糧食物流帶動靖江華穗糧食貿易,把靖江的糧食產業園做大做強。”靖江華穗智慧物聯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勇進介紹,在良好的區位優勢、糧源集散優勢及一批龍頭型、基地型糧油食品項目的共同加持下,靖江糧食產業集群正不斷壯大。未來,靖江市將以貿易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港口物流優勢,不斷做強糧食交易市場,加快華穗智慧糧食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打通“北糧南運”各節點,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糧達天下,惠澤四方。我國糧食生產區域和消費區域的空間錯位,讓“北糧南運”成為促進糧食產銷有序銜接的大動脈。
“北糧南運”關鍵在于貫通節點,銜接上下游產業鏈,根本上提升糧食流通現代化水平。在這方面,靖江蹚出了自己的路徑。借助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區位優勢和江海聯運的航運優勢,靖江積極融入“北糧南運”大通道,因勢利導大力發展智慧型“糧食+”全產業鏈糧食產業體系,通過線下“糧通天下”、線上平臺交易、一站式糧食運輸服務,構筑“北糧南運”新格局,糧食物流、貿易不斷繁榮興盛,形成了集糧食中轉、儲運、加工配送、現代交易、保稅倉儲、檢測、大數據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性現代糧食物流樞紐,有效提升了糧食流通效率,降低糧食流通成本,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交出一份亮點鮮明的“靖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