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興化:傳承弘揚非遺文化,不斷續寫新的“船”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江蘇省興化市,經過20多年的傳承、保護,承載著千年歷史的竹泓木船,其制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經受市場波動,近百家造船作坊銳減到10余家到轉型發展“駛”向全國各地甚至海外,這個非遺小鎮正在演繹年制造木船6000余條、木船行業年交易額超5億元的新“船”說。

    盛夏七月,走進興化市竹泓鎮,忙碌的生產車間內,木船制造聲此起彼伏。“今年已交付近800萬元訂單,在手訂單還有300多萬元,重慶、武漢、南京等地客戶都排隊等著提貨。”興揚船業“掌門人”崔金芳告訴記者。

    絕處逢生

     “叮叮叮……”清脆的釘船聲,從永干木船制造公司傳來。國家級非遺木船制造傳承人周永干,正在全神貫注地運斧揮鑿。

        

    “一般而言,竹泓木船制造包括選料、配料、破板、刨板、拼板、投船、打麻、油船、下水等9道工序,每一道工藝都有講究。”周永干如數家珍。以選料為例,小船的船板一般采用杉木,大船用花旗松;而船篷一般采用刺杉,因質地較軟便于做各類造型。

    水鄉興化,無船不行,獨特的地理條件孕育了木船產業。“當時,除了本地的,還有南通、鹽城、高郵、寶應等地漁民慕名而來,購買或定制各類漁船。”星亞木船公司負責人李玉云回憶,曾有東臺客戶前來定做兩條舢板船,“一等就是5個月,吃住都在鎮上。”最高峰時,這個小鎮集聚了近百家造船作坊。

     轉折發生在2000年前后。因公路的快速發展、木船市場的飽和以及水泥船的競爭等多重因素,竹泓木船風光不再、訂單銳減,造船作坊也萎縮到10余家。

     就在傳統手藝人彷徨之際,一筆海外大訂單“從天而降”。2005年,一名荷蘭客商輾轉找到竹泓鎮,下了170條中式木船訂單,想借此打開歐洲旅游市場。“當時,鎮上都是家庭小作坊,且之前沒有制作這類木船的經驗,任何一家都沒有實力單獨接下這筆大訂單。”周永干主動牽頭,召集20多人組建木船制造小組,歷時一年半,最終合作完成這筆訂單。

    一筆海外訂單,讓竹泓木船產業絕處逢生。這筆訂單給當地政府和木船制造手藝人帶來思考:當木船逐漸失去交通價值,靠什么找回市場?

    進軍文旅

    走進星亞木船公司,一條條畫舫船映入眼簾。打開企業宣傳手冊,過去常見的漁船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畫舫船、尖頭船、歐式木船、藝術欣賞木船等系列觀光旅游船。

    “北京冬奧會期間,在冬奧村‘文化中國’展示區,20多項非遺代表性項目、100多件非遺展品中,就有我們企業生產的仿‘黑石號’濃縮版商船。”李玉云說,非遺小木船“游”進冬奧村,向全世界展示竹泓木船傳統技藝和文化底蘊。

    傳承非遺文化,進軍旅游市場,是竹泓鎮探索的轉型之路。竹泓木船文化產業園負責人王震介紹,該鎮在規劃建設園區的同時,成立文化產業公司,對園區近30家企業進行統一管理和技術指導,并成功申報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被省商務廳認定為省級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

    “現在我們木船企業最關注的是旅游市場行情。”善同木船公司負責人王益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伴隨著旅游業強勁復蘇,木船銷售也搭上“順風車”,企業上半年銷售額200多萬元,同比翻了一番。

    “非遺傳承在技藝上不能被科技所取代,但在宣傳推廣、市場營銷、經營運作上卻可以加大與互聯網融合。”早在2007年,周永干就找網絡公司設計企業網站。企業網站建立后僅一周時間,來自浙江的訂單就找了過來,“6條船訂單共10多萬元,雙方甚至都沒有見面”。目前,園區內所有手工木船制造企業都建立了網站,有的還嘗試在抖音等平臺推廣,不僅將產品賣到云南滇池、湖北荊州等地知名景區,還遠銷到荷蘭、德國、新西蘭等國家。

    在木船產品延伸方面,一些企業也做了嘗試。王益暉告訴記者,善同木船近兩年開發了木制候車亭、木制垃圾分類亭等衍生品,這些產品銷售占企業總銷售的兩成。

    續寫“船”說

    如今,這個非遺小鎮的目光又投向新能源產業。“去年9月,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竹泓鎮負責人介紹,企業采用技術相對成熟的鋰離子電池包作為船的動力,鎮內龍頭企業蘇航船業公司提出的“游船換電平臺”模式,有效解決了鋰離子電池續航力不足問題,船舶每天只需中途20分鐘換一次電池包,就可以航行10小時以上。

    “今年,鎮里將積極推進蘇航新能源船艇項目回遷,將國家級非遺技藝與鋁合金船舶表面處理工藝相結合,開發新中式游艇項目,預計實現年產值1.7億元以上。”竹泓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蘇航新能源船艇項目為牽引,將帶動鎮內其他船企轉型升級。

    針對傳統木船制造手藝人普遍年齡偏大的現狀,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杰建議,以產業化為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讓非遺擁抱市場實現活化利用。

    目前,江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62個,入選數量居全國前列。“未來已來,但‘過去未去’。”文化學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戴珩認為,不僅要關注非遺木船技藝本身,更要挖掘其背后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遺產價值,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形勢下,更要通過木船這一非遺項目展現地區人文歷史和與眾不同的文化,“借助非遺木船‘出海’,講好中國非遺故事”。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以木船制造產業為基礎,以木質工藝技術為依托,積極引進工藝技術型人才,延伸產業鏈,開發以木船和木制家具為主打產品,木制玩具、木制工藝品綜合發展的產品體系。”竹泓鎮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充分挖掘木船品牌文化內涵,并基于木船文化打造更多的體驗中心、學習中心,讓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木船文化,進而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提高竹泓木船的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不斷續寫竹泓“船”說。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