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劉鑫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必將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肩負起更大使命、承擔更重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從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作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重大判斷;到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的發展空間;再到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減稅降費等一系列紓困幫扶措施……今日之神州大地,民營企業數量已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2年的4700多萬戶;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占比超過80%;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日益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和創業的重要力量。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前不久公布的中國經濟“半年報”,5.5%的經濟增速彰顯出我國經濟運行恢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放眼未來,無論是穩就業、穩投資、穩增長,還是擴大國內需求、做大實體經濟,抑或是攻克“卡脖子”問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唯有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充分發揮國企民企等各類經營主體作用,一以貫之護航民營經濟發展,方能助推“中國號”經濟巨輪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乘風破浪、奮楫揚帆。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也必能大有作為。今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開展,為廣大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創造提供了更好的成長環境和廣闊的發展機遇。作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娘家人”,各級領導干部要打好宏觀調控、擴大需求、改革創新、防范化解風險“組合拳”,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提供指導,引導他們排憂解難、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全心發展,努力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這就要求廣大民營企業家厚植家國情懷,弘揚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在黨和政府鼓勵、引導、支持下走向更大的舞臺、成就更大的事業。
改革大潮起,奮楫逐夢行。奔赴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時代征程,我們期待,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在企業家精神的指引下,定能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企業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