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系列報道《生產線上的中國》,我們將目光轉向生產線上的一線工人。企業的轉型升級,生產線的迭代更新,一線的工人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看,技能人才真香
不久前我們的記者前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在這個以傳統重工業為主的城市,認識了一幫充滿活力與夢想的年輕人。
從這一輛輛大巴車上下來的,是齊齊哈爾下轄區縣的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他們是專門坐了幾個小時的長途車,趕來聽技校招生宣講的。
在宣講會上,齊齊哈爾市總工會邀請的技工院校老師,介紹了現在技工院校的學習內容和技工院校畢業后能從事什么工作。很多學生和家長聽完都感覺挺有興趣。
齊齊哈爾市九井鎮學生 于浩洲:來這兒之前感覺齊二機床廠是生產小零件的,一來到這兒知道它是生產大零件的,是關于航空航天的,感覺特別有榮譽感。
開完宣講會,當地政府又安排學生和家長一起走進當地的車間,近距離感受現代化的生產線。
齊齊哈爾市拜泉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小組組長 梁宏宇:幾批次、分學校到咱們這兒來學習來參觀,然后讓家長有一個認識,讓學生有一個認識,我雖說學歷不是很高,但是我有一技之長。
最近幾年,各地都在想方設法吸引人才,齊齊哈爾當地很多企業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在學生入學前,雙方就簽訂就業協議,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
黑龍江昊華化工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百慧:今年2023級的春季班已經招生21人了,然后馬上進行秋季班的招生,計劃是今年在訂單班培養90人。
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健:15名人才已經簽訂勞動合同,無論是技術工人還是大學畢業生,我們企業這兩年都在增加。
要想真正留住人,關鍵是要讓人才找到合適的崗位,并能不斷成長進步。齊齊哈爾市總工會牽頭協調當地人社、教育等部門,建成城鄉青年勞動力資源信息庫、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和培訓需求信息庫,將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與人才的職業成長訴求精準對接。
齊齊哈爾市總工會副主席 任全景:我們全市的技工院校招生這三年一共招了5萬多學生,其中23900名學生都是到本地企業服務。我們近幾年的訂單班已經做了143個訂單班,招生已經將近5000人了,現在到企業工作的已經達到3000多人了。
走,去技工院校打個卡
還沒畢業,就能提前鎖定就業崗位,這固然讓很多技校學生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最終在工作中能不能干好,還要取決于學到手的技能。企業生產線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技校里學到的知識和動手能力夠用嗎?技校學生的生活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我們跟著記者一起去技工院校“打個卡”。
在采訪中,記者結識了不少00后的學生。在聊到為什么選擇來技工院校就讀時,“成績不理想沒考上高中或大學”,是他們就讀技工院校的原因,但真正來了之后,他們卻擁有了另外一番收獲。來自大慶的王淇和王濤兩兄弟,都是00后,弟弟王淇今年剛17歲,別看年紀輕輕,但已經掌握了制作半精密零件的操作技能。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技工學校數控技術專業學生 王棋:我覺得挺驕傲的吧,就是說在這個年紀能找著工作,也能工作自己養活自己。
在哥哥的眼里,往日慵懶閑散的弟弟,即將成為能獨當一面的技能工人,這讓王濤對這樣的工作產生了一些心動。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技工學校數控技術專業學生 王濤:學到數控之后發現,考大學學習不是唯一的途徑。進來觀摩之后發現,和想象的不太一樣,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臟那么累,感覺沒有那么難。
在技工院校,除了正常的教學外,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技能大賽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記者來到實訓車間的時候,學生們正在練習,準備參加全國的職業技能大賽。
中國一重技師學校教師 王占平:學生經過大賽的歷練,他的個人能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進入企業就減少了再培訓的環節,進企業熟悉一個月之后,他就能夠獨立操作機床,并且頂崗進行生產了,眾多的企業也特別希望能招收這樣的學生。
數字化技術在生產線上越來越普及,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技工院校都成立了創新工作室、3D打印、激光掃描、工業視覺等越來越專業的知識在這里都必不可少。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現在實訓車間使用的機床和生產模具與企業所用的基本一致,這樣一來,學生在學校實操就相當于在車間進行生產。
中國一重技師學校教師 王占平:校內實踐和企業實踐一結合,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就得到了很好的一個歷練。
生產線在更新,技工院校的課程也在不斷完善,新教師、新設備都讓學生無限接近企業工廠。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下,記者也感受到了這些十七八歲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趁著午休,就讀交通系二年級的梁家源,就帶著記者來到了他們的宿舍。
來自河南的小唐因為成績好,年紀稍長,被推選為寢室長,他向記者介紹著宿舍里每個人的特點,誰愛看書,誰愛健身,記者感受到了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美好的向往。
奔赴技能崗位 成就人生夢想
中國現在是制造業第一大國,未來的目標還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進軍,這其中,離不開生產線上大量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發展空間有多大?我們的記者也采訪了一位。
測溫,測氧,添加制劑,守著超過3000攝氏度高溫的鋼水,這是張航每天都要面對的工作。記者剛見到他時,他正拿著粘渣槍去觀察鋼渣的流動性和含氧量。
中國一重鑄鍛鋼事業部煉鋼廠冶煉工 張航:主要看一下鋼中的氧含量,因為要把鋼渣中的氧含量降到最低。
說起來容易,但操作起來,卻要面臨諸多考驗。
中國一重鑄鍛鋼事業部煉鋼廠冶煉工 張航: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我看到這些火花四濺的場面,包括那個鋼液迸出來的那種火花,其實還是有些害怕的。
在車間師傅的鼓勵和指導下,幾個月實習期下來,張航慢慢適應了現在工作的這種節奏。而在這之前,他曾在哈爾濱讀過大專,也在北京和天津做過銷售。
為了尋找他所追求的成就感,張航選擇結束“北漂”,回到齊齊哈爾老家。
中國一重鑄鍛鋼事業部煉鋼廠冶煉工 張航:看到我父親來車站接我的那一刻,我覺得我父親頭發白了,然后我覺得不應該在外面漂了,應該在家落地生根。我覺得就是看著父母年紀變大了,覺得想為家庭承擔一份責任。
不僅要適應環境,還需要具備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張航告訴記者,隨著企業生產鋼材料品種能力的不斷增加,他需要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才能分清楚各種制劑的添加比例,這對張航來說,都是挑戰。
中國一重鑄鍛鋼事業部煉鋼廠冶煉工 張航:我們鑄造的鋼液都是在國家工程上起作用的,我覺得是做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也是這份精神,讓我能一直堅持下去。
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正在被打通
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我國高技能人才數量的不斷增多,如何繼續提高自身的技能,進而獲得更高的學歷認證,成為不少技工院校學生的選擇,這其中他們也碰到一些問題。就此,記者也采訪了幾位專家,來聽聽他們怎么說。
陳玉杰,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記者對她的采訪,從她與一家企業的視頻通話開始。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副研究員 陳玉杰:我今天也特別想跟您了解一下咱們企業目前開展校企合作的情況。
某企業校企合作負責人 徐杰:我們和125所的中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進行了校企的戰略合作,每年基本上能夠給提供2000名技師。技師其實是一個技能工種,而不是學歷等級,其實也沒有說對學歷的要求。
對技能人才來說,企業對學歷沒有太多的要求,更看重的是技能水平。陳玉杰也告訴記者,目前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占技能勞動者的30%,相比2013年提高約5%。人社部門也將職業技能等級由原有的“五級”延伸為“八級”,形成了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構成的“新八級工”制度,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長的天花板。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副研究員 陳玉杰:我們在推行“工學一體化” 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在動態調整全國技工院校的專業目錄,新增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專業納入到目錄中來,同時也在逐漸增加對學生綜合素質和通用能力的培養。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文中強調要“推動落實畢業生按規定享受就業創業、參軍入伍等相關政策,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按規定分別按照中專、大專、本科學歷落實職稱評審、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有關政策”。目前黑龍江、江蘇、河南等各地也出臺了相應的保障政策。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副研究員 陳玉杰: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審的界限,已經開始逐步實施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貫通發展。技能人才的成長道路可以說橫向的發展通道也由原來的“單軌”變為“雙軌”。
此外,根據去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的規定,可以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也就是技師學院畢業的學生也可以取得相應的學歷。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 教授 洪向華:應該把這些高技能院校的學生納入整個的學信網的這種數據庫,同時結合實際,制定一套適合中國國情和當代特點的學歷認證體系和標準,這樣我想會推動技工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岳群 吳昊 李超 黑龍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