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 孫婕 李垚 張舒逸
機械臂快速轉動,智慧大腦精準控制車間生產的全過程,建設工地上打樁機打下根基,實驗室里科學裝置快速運轉,物流奔忙將常州經開區制造送往全國乃至世界……競速產業發展主賽道,常州經開區火力全開。
7月5日至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連日來,記者走訪常州經開區,感受到各地各部門正在謀劃發展思路上下功夫,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探路子,企業鼓足精氣神,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提振著實體經濟的發展活力。
政策引領 提振信心
盛夏時節,常州祥明智能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電機風機擴建項目緊張施工。該項目總投資1.8億元,對現有的電機和風機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升級,優化和調整廠房功能分區,延長產業鏈、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
“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年產電機200萬臺、風機95萬臺,新增年收入超4億元。”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啟動時,稅務部門就送來了“項目建設稅務專員服務聯系卡”,配備了稅務聯絡員,將相關優惠政策打包送上門。“有什么業務咨詢,稅務干部回復得特別及時。”祥明的財務會計王勤平說。
就在上個月,稅務聯絡員還送來了加計扣除的最新政策。今年二季度,祥明智能累計享受企業所得稅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1168.33萬元。“新政策讓我們提前三個月享受到節稅紅利,極大地緩解了資金緊張的壓力。”王勤平說。
不久前,江蘇慕林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選了2023年度省四星級上云企業名單。“上云以來,公司憑借數據、設備等可視化,維修成本降低62%,班產量提高20%,經營管控能力提升15%,生產效率提升10%。”公司財務總監殷劉碗說。
鼓勵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常州經開區深入開展數字化免費診斷行動,2022年分行業、分層次為390家企業提供“把脈問診”服務,2023年計劃繼續為380家企業提供免費診斷,三年內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目前,全區已有省星級上云企業133家。
為讓更多企業“轉起來”,常州經開區在全市率先出臺《關于促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的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實施人才保障、金融財稅支持等八大服務舉措。累計實施172個“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創成省級智能工廠5家、智能車間3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家。
“四特三新” 根深葉茂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國重器中都能看到“經開智造”。
7月1日,中國中車研制的新型CR200J復興號動車組從西寧站首發開往格爾木,標志著復興號在西藏鐵路正式投用,“天路”邁入動車時代。這其中,就有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的齒輪箱、制動夾鉗單元、閘片、齒輪等多種系統和產品。
新型CR200J復興號動車組是國內軌道交通領域未來的主力車型之一,具有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中車戚墅堰所打破了傳統齒輪的設計限制,綜合提高了齒輪強度。
“研究團隊對齒輪傳動系統仿真分析,精確修正了齒形,以適應線路工況,并通過對原材料性能的嚴格控制,滿足嚴苛的環境要求。”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師唐亮介紹,中車戚墅堰所齒輪裝置設計正朝著高速重載輕量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探究產品設計的安全邊界,為結構輕量化和更好的產品性能積累中車經驗。
此外,該動車組配套的制動夾鉗單元產品采用活塞動密封技術,呼吸口采用迷宮式設計結構,可滿足青藏高原地區高海拔隧道內外溫差大、多風沙等環境運行要求。配套的動力車及非動力車閘片均采用高熱容耐疲勞材料及防風沙結構設計,摩擦磨損穩定性比常規閘片提高40%以上。
今年滬寧沿江高鐵將全線運營,位于常州經開區的信承瑞技術有限公司為高鐵牽引供電工程提供了產品和運維服務。“其中高強高導銅鎂合金接觸網材在鑄造過程中采用獨特的熔體凈化技術和模具涂層技術,降低了合金材料中的雜質,提升了產品導電率,高出鐵路標準16%,能有效節約鐵路運行中的能耗。”材料事業部總經理劉文說。
不久前,歷經3年多建造,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出塢,實現國產大型郵輪領域零的突破,江蘇今創航運裝備有限公司參與建設,鋪設線纜長度超過8萬米,主要承接604間旅客艙室及中部主梯道、棋牌室、餐廳、免稅商店等內裝。
造船是一項復雜程度高、綜合性強的工作。這艘大型郵輪的零部件數量達到2500萬個,相當于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而江蘇今創航運裝備有限公司能夠在眾多全球供應商中脫穎而出,緣于采用了獨特的“智敏合一定制化”全面管理模式,滿足了客戶個性化、定制化需求。
在位于遙觀鎮的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槳有限公司鑄造車間內,直徑10.1米的船用螺旋槳很壯觀,這是企業今年以來制造的第三個1.6萬箱船用螺旋槳。“目前,國內只有常州中海有能力生產1.6萬箱船用螺旋槳。”企業副總經理江啟勛說。
常州經開區的船舶產業實力還不止于此。江蘇蘭陵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參建了“南海九號”深水鉆井平臺、“深海一號”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創新研發的防污涂料及重防腐涂料重點應用在海洋石油平臺、海工裝備、船舶等領域。常州市匯豐船舶附件制造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各類船舶配套裝置、閥門及管系附件設計和生產,于去年入選2022年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榜單……
奮力鍛長板,做大做強優勢領域。目前,常州經開區已形成綠色優特鋼、軌道交通、綠色家居、智能電機四大特色產業,以及汽車電子、光電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給新興產業提供優質土壤,常州經開區的園區更新進度條一直在刷新。
今年6月,以研發生產、總部辦公及科創孵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恒耐·創智天地投用,吸引33家優質企業入駐,總簽約金額突破3億元,涵蓋智能制造、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等行業。位于中吳大道片區的聯東U谷·宋劍湖創新智慧港,總用地面積約151畝,總投資20億元,圍繞5G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產業招引優質企業。目前已有26家企業簽訂入駐協議,17家企業正在實質性洽談對接。
大力實施產業強區倍增工程,加快培育百億強企方陣,打造千億產業集群。今年年初,常州經開區定下目標:三年內推動規上工業規模總量超2500億元。
營商環境“水優魚肥”
當天拿地,當天開工!6月30日,市重點項目聯東U谷·東方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一次性獲得了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行政審批“四證五書”。常州經開區首次實現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九證齊發。
該項目的前身是鑫泰工業園,一個老舊的村鎮工業園區,乘著園區更新的東風,“躺了”多年的低效用地將變身街區式新型產業社區,容積率從0.6提升至1.9,畝均稅收從3.5萬元增長至60萬元。目前已有70余家企業簽約入駐,產業集聚度、科技創新能力和安全環保水平同步提升。
為了服務好項目需求,資規、審批、投促以及屬地鄉鎮街道協同,積極開展項目土地報批,協調供地材料,提前開展技術服務和預審,拿地后迅速辦結規劃許可,實現了“同步辦、零時差”辦理,有效保障了順利推進。
位于橫山橋鎮的萬洋科技眾創城一期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樁基礎施工等工段正有條不紊推進,預計首批廠房于2024年交付投運。橫山橋鎮經發局項目辦“蹲點”服務,代辦員劉權緊盯施工進度,詢問哪些問題需要解決,不能現場協調的,他將在每周例會上進行反映。據悉,全鎮項目設置了亮紅燈系統,項目推進倒排時間,如臨期未完成就亮紅燈,短信發送到分管領導手機上。到目前為止,橫山橋鎮24個項目都按期推進,未出現亮紅燈的情況。
開辦企業只需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需2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需30個工作日;項目建設“拿地即開工”快速審批,營業執照、立項等多個證明材料免提交;企業業務一窗受理、套餐式辦理,全部事項辦結縮減至0.5個工作日,辦件材料和時限均減少50%……常州經開區正努力創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獲得感最強”的“五最”營商環境,助推實體經濟根基牢固,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