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承擔大國責任的體現。期待中國攜手更多國家,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主席著眼人類共同發展提出的,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積極響應。這一倡議已吸引世界上超過3/4的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幫助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承擔大國責任的體現。
共建“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在開展合作過程中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通過優勢互補,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全方位合作,助力各國提升發展能力。
面對全球經濟疫后復蘇動力不足、保護主義抬頭等挑戰,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堅定支持自由貿易,致力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南南合作和地區間協調發展,這可以從共建“一帶一路”將基礎設施這一互聯互通的基石作為優先領域中得到體現。10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將來進行更持久的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歐班列是貫穿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大動脈,它將歐洲和亞洲緊密連接在一起,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是歐中“一帶一路”合作最具標志性的成果之一。今年3月9日,在西班牙和中國建交50周年紀念日當天,以“中西建交紀念號”特別命名的“義新歐”中歐班列從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鳴笛發車,與從中國義烏同時開出的列車相向而行,慶祝兩國半個世紀的友誼。“義新歐”班列開通以來,為西中乃至歐中的貨物貿易提供了極大便利。目前,“義新歐”中歐班列已輻射歐亞大陸50多個國家160多個城市,有效促進了各國間經貿合作。
除了傳統領域合作,近年來,中國還結合自身發展經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求,推動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為例,它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從網絡基建到納米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智能城市等多個新發展領域,正成為推動新型全球化的數字橋梁,很多國家都對此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當前,數字經濟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也是促進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加強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尤其是加強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有助于縮小全球數字鴻溝,促進各國平衡發展,推動全球數字治理變革。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充分體現了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決心和信心。期待中國攜手更多國家,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作者為西班牙論壇基金會亞洲論壇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