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8月12日晚7點,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大儒巷38號,始建于元天歷元年的控保建筑古昭慶寺燈火通明,“文明姑蘇幸福夜”平江文化之旅實踐活動在這里熱鬧上演。
“用手腕的力量,順時針打圈,均勻刷上去。”步入老宅,桃花塢木版年畫非遺課堂授課老師王伊婷正帶著孩子們體驗木版年畫印刷。來自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的朱慎遠雙手握著棕刷,小心翼翼在雕版上涂好顏料,放上宣紙,用棕擦輕輕一刷,一幅單色套印《一團和氣》年畫告成。
上手體驗前,王伊婷給孩子們講述了桃花塢木版年畫的歷史文化、技藝特色等。“90后”的王伊婷研究生專業是民間藝術圖式的當代運用,研究方向正是桃花塢木版年畫,畢業后開了一間工作室,致力于打造滿足現代年輕人審美的桃花塢木版年畫藝術作品。“今天主要是帶他們認識桃花塢木版年畫比較常用的兩件工具,棕刷和棕擦,并試圖帶他們有一些藝術啟蒙。”王伊婷鼓勵同學們以及圍觀的小游客都動手試試。
孩子躍躍欲試體驗,家長在旁欣然陪伴。“桃花塢木版年畫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蘇州文化符號,上課的地方還是在這樣的老宅子里,非常有意義,是一個難忘的夜晚。”家住蘇州胥門附近的“70后”毛衛東經常帶著讀小學的兩個孩子來參加活動。毛衛東老家湖南省岳陽市,定居蘇州30多年,在他的觀念里,孩子們出生在蘇州,就是地道“小蘇州”,要多感受蘇州傳統文化,多去學習相關知識豐富體驗,不僅把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以后也能成為他們自己的精神財富。
大儒巷38號古建老宅有三進三出,經過修繕提升后于今年4月重新對外開放,成為姑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服務分中心,由姑蘇區公共文化中心提供日常服務,結合古城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打出“非遺牌”。第一進打造“遇見大師”非遺展示體驗區,定期推出非遺特展、非遺課堂、印章體驗等;第二進打造非遺專題圖書館“鴻儒書房”,館藏近3000冊與非遺生活相關的圖書,提供公益閱讀、免費茶水等服務;第三進是評彈書場“鴻儒曲苑”,常態化開展評彈、相聲等公益演出。進入夏季,中心特別策劃夜場活動,系列非遺課程、公益納涼電源等都廣受歡迎。
“7月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考察調研,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制作,體驗年畫印刷,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們感到無限榮光,更加堅定了傳承信念,明確了前進方向!”姑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管負責人蔡敏介紹,大儒巷38號本身是一處古建老宅,還地處古城核心,不僅服務著本地居民,也服務著外來游客,在這里提供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尤其要注意突出文化服務屬性,通過創造性的表達,讓市民游客能在其中沉浸式享受蘇式文明生活。
當晚9點,大儒巷38號非遺特展、非遺課堂、非遺閱讀、非遺演出等室內活動接近尾聲,但大門口“蘇式時尚夜”街頭藝人表演不停、人氣依舊。姑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服務分中心專門組建了一支街頭藝人文藝志愿服務隊,30多位“持證”街頭藝人定期輪流獻演,其中《風雅姑蘇》《晚安,蘇州》《蘇州都挺好》等與蘇州有關的多首原創歌曲受到特別追捧,吸引往來游客駐足聆聽,掌聲、喝彩聲不絕于耳,“文明姑蘇幸福夜”在此精彩延續。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雨薇/文 余勤雍/視頻 吳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