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本周立秋,天地趨于收斂,萬物漸次成熟。暑氣雖然還未消盡,豐收的圖景已現雛形。在充滿收獲而又振奮人心的好時節,江蘇人飽含熱情,用奮斗之姿,拼搏之態共同奔向收獲的秋天。
蘇新攜手 共譜新篇
從黃海之濱到天山腳下,本周,江蘇省黨政代表團繼續在新疆學習考察。
從克州江蘇產業園,到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再到可克達拉市鎮江高級中學……時間緊湊,行程滿滿,江蘇省黨政代表團一路橫跨天山南北,目之所及皆是發展蓬勃向上、生態保護良好、群眾安居樂業、民族親如一家的美好畫面。
“對口支援新疆是江蘇必須堅決扛牢的重大責任、扎實做好的分內之事。”省委書記信長星說,我們將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立足新疆所需、發揮江蘇所能,圍繞智力援疆、產業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潤疆,在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改善、基層治理完善等方面強化援助支撐,在加強能源開發、推動產業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共抓生態保護、促進文旅融合、深化民族交往等方面優勢互補,拓展雙向協作、全域協作、戰略協作,在新征程上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近年來,江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決履行援疆使命,積極整合人才、資金、項目等援疆資源,助推一批批項目“落地開花”,民生福祉不斷提升:在克州,三年來江蘇累計實施316個援疆項目,其中民生類項目255個,投入援疆資金14.96億元;在伊犁,江蘇堅持80%以上援疆資金項目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向重點地區傾斜,三年來累計招商簽約落地項目225個,到位資金172億元……江蘇與新疆各族干部群眾手牽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努力建設美好新疆。
越天山,育人才;補短板,謀發展;播撒產業之火,共唱文化之歌。江蘇一批又一批干部人才以“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豪情壯志,奮斗在新疆這片熱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助力繪就亮麗新疆畫卷!
政策“上新” 發展加力
這一周,江蘇全力做好中央各項重大政策的承接落實,不斷優化完善政策舉措,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展現“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本周,一場圍繞“江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布會引發熱議。“實現31個制造業大類全覆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7.3%,居全國第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提升至91.9,連續3年全國第一”“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國第一”……一組組第一讓人欣喜,展現了江蘇堅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非凡實力和突出成效。
既逆勢而上,在短板領域加快突破,也順勢而為,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江蘇接下來的做法也是指向明確、目標堅定:從聚焦“1650”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到瞄準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數實融合第一省,再到聚力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蘇大強”步履鏗鏘!
本周,江蘇一份重量級文件也引起各方關注。《關于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助力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若干政策措施》18條,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助力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舉措。這些政策,是對國家層面近期出臺的一批穩增長政策和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支持政策的內化、細化和轉化,同時又根據江蘇實際情況謀劃“增量”,發力方向更加精準!
本周,江蘇各地高質量發展“協奏曲”也讓人振奮:中歐(太倉)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碳中和試點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集成電路(無錫)創新發展大會在無錫火熱開幕;海上風電施工領域“國之重器”——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中天31”在南通海門命名交付……八月的江蘇大地,驕陽似火、活力涌動,大項目、新產業、新裝備輪番登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文明之光 點亮生活
本周,氣溫“火力全開”,末伏高溫威力十足。江蘇氣象臺甚至周六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截至下午2點,17個站點氣溫達到37攝氏度以上,多地最高溫進入全國前十。
面對白天的持續高溫,夜晚時刻就變得彌足珍貴起來。在戶外唱歌跳舞、納涼吹風……面對日益旺盛的“夜風景”需求,連日來,江蘇各地積極行動起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因地制宜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
各地活動中,既有文藝演出、燈光球場,也有圖書夜市、非遺手工,更有政策宣講、志愿服務。這些活動不僅類型豐富,而且有人氣,真正體現了應百姓所需,想百姓所想。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所謂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夜間文明實踐活動中有很多富有江蘇風韻、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穿插期間,通過這些特色鮮明的實踐載體和方法途徑,也有助于進一步打通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人成為文明實踐的參與者、受益者。
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還體現在社會工作中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考量。比如充分照顧高溫天里的戶外工作者們,各地各部門行動起來,把關懷落到實處。省總工會、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聯合開展夏季安康"三送"慰問,為堅守在張靖皋長江大橋、北沿江高鐵滬寧段等施工一線的職工發放防暑物資。與此同時,全省各地也紛紛開設驛站等服務設施,免費提供解暑冷飲、防暑物資、座椅休息等,外賣小哥、環衛工等戶外勞動者可以來這里歇腳喝水。
炎夏有時盡,奮斗無窮期,無論是“春耘秋獲”的喜悅、還是“夏去秋來”的涼爽,都讓我們充滿期待。江蘇大地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發展圖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讓我們始終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勁頭,同時間賽跑、以實干奮進,努力在秋天收獲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
記者 | 沈楊 郝朦 羅聰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