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蘇州:打好“運河牌” 典型“最江南”

    北起望亭五七橋,南至吳江油車墩,水域遼闊,千帆過盡,一段長96公里的運河在蘇州府城而過,連接起了2500年的歷史與繁華,也成為了“水城”蘇州永遠的文化符號。8月16日,“以河為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主題采訪團走進蘇州,在槳聲波影中探尋姑蘇城里的千年韻味。



  “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蘇州以“運河十景”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區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以“運河文化牌”繡出“姑蘇繁華圖”。

  傳承保護、共生融合 激發古街古巷“新活力”

  走進位于蘇州東北隅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水陸結合、河街平行”的雙棋盤街坊格局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獨特風貌盡收眼底,這里不僅是展示蘇州古城傳統民居、歷史環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實的核心區,也是大運河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蘇州考察時曾指出,“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今天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游人如織,熱鬧非凡。漫步其中,歷史與現代在此交融交織。



  據了解,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現傳統風貌、美化環境景觀、傳承歷史文化的基本要求,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根據建筑的不同情況采取整體保護、局部保留、落架大修等多種手法,完整保存了街區建筑形式和空間格局,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活的“宋平江圖”。與此同時,昆曲評彈、蘇繡緙絲……傳統的生活形態和風俗又得以在此保存和傳承,平江客棧—董氏義莊”、“明堂旅舍與咖啡館”、“寒香會社”等一批建筑遺產修繕、古建再利用、傳統文化空間保護等高端案例性資源成為了姑蘇城市文化最原汁原味的留存。 

  盤活資源、擦亮名片 繪就運河文旅融合“新藍圖”

  在蘇州古城的另一側,緊鄰京杭大運河,便是蘇州運河沿線最負盛名的景觀節點——楓橋風景名勝區,自隋唐以來,楓橋就是聞名全國的繁榮商貿古鎮,是大運河進入蘇州古城的重要驛道和關口之一,因張繼的那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里更是因詩成名、因寺成名,成為與園林并駕齊驅的蘇州文化IP。



  “進入新時期,我們在文化挖掘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主要是結合漕運文化,米糧文化以及城關文化,特別還有紅色文化進行挖掘,也吸引了很多的市民游客來打卡”,蘇州市楓橋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張一帆表示,景區一方面充分挖掘景區“打響蘇州解放第一槍”紅色教育資源,新建紀念蘇州解放“鐵鈴關戰斗史跡陳列”,講好蘇州解放故事,被列入蘇州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線;另一方面完成景觀提升改造并免費開放,讓市民游客感受到園林綠化改革發展的新成果,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實現“綠色共享 紅色記憶”。



  此外,楓橋景區還提出“運河十景”建設,尤其是在打造楓橋夜泊品牌上有了新的突破,游客可以沿河欣賞千年古運河,江楓漁火,以及景區“古橋、古關、古寺、古鎮、古運河”五古特色,在船上感受大運河最精彩一段的夜景。

  守正固本、積極創新 打造吳門文化“新地標”

  登上望運閣,目睹吳門長洲的古樸牌樓和悠悠運河,這里便是“運河吳門第一鎮”——望亭鎮。唐代詩人庾肩吾曾寫下“御亭一回望,風塵千里昏”的詩句,由此這里便易亭為名。在望亭鎮地志館,記者看到良渚玉璧、青銅器、陶瓷等眾多出土的文物和遺跡,望亭源遠流長的歷史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2019年,圍繞“做美大運河蘇州段第一印象”,深挖大運河文化資源,望亭鎮開發建設運河公園,成為大運河文化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沿運河段和沿御亭路段兩部分,呈T字型,運河公園分為三大板塊,概括為“一心兩翼”。“一心”是T軸中心,為整個公園的中心,用于建設及修復古建,包括望運閣、御亭、望亭驛等多處歷史文化建筑。“兩翼”為綠化景觀提升,南翼以望亭4000多年歷史的稻作文化為農業特色主題,建設農業示范體驗區;北翼以望亭工業發展為主題,充分運用現有的多處工業遺存,打造工業綜合展示區。



  “依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我們恢復了馬鞭草花海、歷史文化街區、集裝箱文創區、驛站石碼頭牌樓等一些歷史文化遺跡,同時還推出了‘運河吳門第一集·望運集’‘大運河非遺學堂’等系列活動”,蘇州御亭農業現代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曉燕介紹,景區還依托大學生設計大賽,聚焦文旅品牌塑造與傳播,開創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局面,今年以來,景區最高單日接待游客數量達到 3.7 萬人次。

  千年運河,姑蘇古韻。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僅是蘇州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的成果探索,也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無論是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傳承保護,還是楓橋風景區的創新挖掘,抑或是望亭鎮的“守”與“望”,都是蘇州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