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放大樞紐優勢,打好“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組合拳

夏秋之交,江蘇各地一派拼搏奮進的景象——

在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短短600米的陸藕路“長”出9家上市企業,全部主打“智能制造”;

在昆山,光電產業園1分鐘就有一塊顯示屏發往終端,43家上下游企業比鄰而居,年產值超千億元;圍繞汽車電路的主體——整車線束,一家龍頭民營企業帶動集聚了近50家供應商;

在常州,動力電池生產的32個主要環節,當地覆蓋了31個,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3000多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匯聚于此。

這樣的“串珠成鏈、聚鏈成群”,在江蘇產業版圖上比比皆是,與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緊密聯系。


視覺江蘇供圖

視覺江蘇供圖


處在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交匯區域和對外開放前沿的江蘇,是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樞紐,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樞紐。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對江蘇工作發表重要講話,賦予了“四個走在前”“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從3月份提出的“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到7月份提出的“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總書記對江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寄予厚望,希望江蘇為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確定的10項具有牽引性的重點工作中,其中一項就是“聚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下大力氣強鏈補鏈延鏈”。“蓄能聚力時,產業鏈吸引上下游,強如磁場;經風應變時,穩固的產業鏈將展現強大的承壓能力,暢通經濟循環、守住基本盤。”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勛說,目前江蘇制造業規模占到全國的13.7%、全球的4%,透過這兩個數據,更加深刻感受到總書記的期望之深、我們肩負的責任之重。

當前,產業鏈供應鏈如何強、如何補、如何延?省委全會明確提出,始終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扎實推進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實現江蘇制造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

“路線圖”更加清晰,“施工圖”更加細化——

“強鏈”,著眼增強產業競爭力和話語權,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著力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實施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不斷形成江蘇產業發展的先導優勢、特色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

“補鏈”,著眼提升產業安全和韌性,“一鏈一策”打通堵點、接通斷點,著力培育一批有效掌控細分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有利于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的安全“防火墻”。

“延鏈”,著眼拓展產業覆蓋面和價值端,不斷推動重點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產業鏈價值,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突出數字賦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支持平臺經濟、總部經濟發展,深化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循著這樣的路徑,各地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行動、創新作為。

南京扎實推進產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比如,支持石化產業加速“減油增化”,加快向下游高端產品鏈延伸;發揮電子、汽車兩大支柱產業對行業細分領域的吸附牽引作用,攻關核心電子元器件技術,推動汽車產業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方向調整;推動集成電路“全鏈發展+芯機聯動”,加快提升先進工藝產能、封裝技術能力和整機系統集成。

蘇州圍繞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四大產業和在技術上有領先優勢的細分領域,鞏固傳統產業基礎優勢,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聚焦前沿新材料、光子、元宇宙、算力、氫能等重點領域發展一批未來產業,構建“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其中,從事算力服務和算力應用的企業約400家,一批重大平臺加快推進,算力產業起勢提速,為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增添新動能。

聚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是常州加快動能轉換、提升發展能級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市上下堅定“招引百億項目、培育千億企業、打造萬億產業”的雄心壯志,加快理想、比亞迪等接續項目建設速度,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推動動力電池產能釋放,帶動上下游企業做大做強,力爭新能源整車產量超70萬輛、新能源產業產值超6500億元。

國家工程機械先進制造業集群創新發展大會、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四鏈融合對接會……最近,徐州圍繞發揮“鏈主”企業“頭雁”作用,出實招、建平臺,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工程機械是徐州的‘一號產業’,也是徐州制造的‘形象代言人’。”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表示,將加快技術創新全體系突破、產業質態全鏈條升級、產業發展全要素服務,讓“徐州工程機械”競爭力更強、品牌更響亮。

集群筑峰、創新強基、高端躍升、智能升級、綠色轉型、壯企強企、布局優化、治理創優……細看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方案,江蘇定下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到2025年,16個集群規模占比超過70%,重點產業鏈核心環節配套能力全國領先;到2030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和市值超千億元制造業企業群體不斷壯大;到2035年,制造業規模占全球比重提高到5%以上,率先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型工業化,支撐我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偉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