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陽光明媚,東南大學2023級新生軍訓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新生中的一員,啟東“輪椅男孩”董亦超和同學們一起“站”到軍訓場地。
在與新同學相互介紹認識的簡短儀式后,同學們進入列隊訓練,董亦超坐著輪椅安靜地待在離隊列的不遠處,看著大家“立正、稍息”。在嘹亮的軍訓口號聲中,這名啟東“輪椅男孩”正式開啟大學生活!歷經9年艱難的扶輪求學路,他已經成為一名985高校的天之驕子。這一刻,折翅雄鷹看到了屬于自己的那片廣闊藍天。
走上以輪椅為伴的求學路
9年,3000多個日夜。在今天的董亦超背后,是一路上他和家人付出的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2014年冬天,剛上建新中學初一的董亦超突發疾病,被確診為脊髓前動脈閉塞綜合征,整整3個月后離開重癥監護室。期間,醫院一度下達病危通知書,這薄薄的一張紙壓得母親顧衛華全身顫抖,守著重癥監護室哭了一夜。
那段日子,天昏地暗。直到后來顧衛華走進重癥監護室,發現不能說話的兒子用眼睛牢牢盯著自己哭紅的眼眶,才明白兒子這時候太需要母親的堅強支撐。從此以后,顧衛華不哭了,她要全身心扛起兒子的未來。
兩年多的住院治療和康復訓練,董亦超還是沒能擺脫輪椅的束縛,但幸運的是,他的病情已經穩定。期間,董亦超經歷過對自己身體的否定,無奈和絕望,但最終這個花季少年選擇了勇敢面對。
回到闊別三年的初中校園后,他“玩命”地學習。每天清晨,顧衛華用輪椅推著兒子走進教室;上課時,她默默坐在教室外陪伴,形影不離。2020年夏天,董亦超憑借著僅能活動的2個手指,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啟東中學。
高考獲632高分引發全社會關注
高中三年,于普通孩子而言已十分辛苦,對董亦超更是多了數倍的困難。
他所在的班級教室永遠被學校安排在底樓最靠近廁所的那一間;他的課桌是父親董飛手工制作的,高度正好能放得下他的輪椅;他坐的位置永遠靠著墻壁,書本不易掉落;他寫字速度慢,老師和同學會耐心等他,他更會默默練習讓自己提速……
今年6月9日下午,高考結束。走出考點,坐著輪椅行經人行道的那一刻,董亦超笑容燦爛,奮力抬起胳臂打招呼。“考得怎樣?”面對詢問,董亦超笑著說:“不管結果怎樣,我已毫無保留地發揮,沒有遺憾!”此刻,他十分自信。母親顧衛華心里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我覺得他很辛苦”,說話間許是太多畫面浮現眼前,許是兒子的一句“我的母親很偉大”,她的淚水奪眶而出……
6月24日高考成績揭曉,母子倆早早守在手機旁,不斷刷新網頁。晚上8點,成績揭曉,632分!全省第741名!顧衛華感到欣慰,“我很滿意,一路堅持下來不容易。”
在數年漫長的堅持中,一家人彼此依偎、互相支撐,董亦超的一句“只要心向陽光,就會充滿希望”成為父母的信心和力量,顧衛華說,“兒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母子倆不畏苦難、勇毅前行的故事引發全社會關注,央媒、省市級媒體紛紛予以報道,小董還因此登上了央視《新聞周刊》人物封面。社會各界都給予極大關注以及各種資助。
開啟“無障礙”大學生活
得知董亦超情況的東南大學校領導特意在招生時趕來啟東,向小董拋出橄欖枝。
7月23日,東南大學校副校長金石一行驅車趕到上海,為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的董亦超送上錄取通知書,鼓勵他以“止于至善”的東大精神在青春賽道上奮力奔跑。
整理行囊,從新出發。8月21日一大早,在王鮑鎮新港村老宅,董亦超一家忙碌地將行李搬運上車,王鮑鎮商會為董亦超安排了2輛專車,鎮村工作人員一同前來送行。
“看鏡頭!三、二、一!”在與家人分別時,他們拍了一張全家福,這是祖孫三代第一次合影。鏡頭里,每個人都笑意盈盈,帶著對董亦超的祝福和希冀。依依不舍的告別后,他們踏上了新的征程,顧衛華不忍回頭多看一眼家中年已古稀的雙親,怕淚水再次不爭氣地流下……
從啟東到南京,車程4個小時。走進東南大學的那一刻,董亦超內心的忐忑徹底安放,校園里隨處可見的無障礙設施,校方特意為母子倆安排的底樓獨立宿舍,為董亦超“私人訂制”的床鋪、衛生間的不銹鋼扶手,一束提前準備的向日葵……所有的細節都讓他們感到溫暖。
雖曾深陷低谷,卻憑借頑強的毅力絕地反擊;曾經流過的汗與淚,已經澆灌出嬌艷的花。董亦超成長的背后,是他超越常人的堅強,是父母偉大無私的愛,還有社會各界及愛心人士多年來的默默關心和資助。一切都讓人倍感溫暖。
母子倆由此堅信:熬過苦難,即是重生。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作者 陸玲琳 錢伶俐 施盛夏 袁競 顧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