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鹽城:鹽韻千年彰顯“盛世文景”,生態濕地鍛造“國際名片”

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是風范的展示、風韻的表達、風貌的象征。鹽城因鹽而興、因鹽得名,3000年前,沿海先民在這里煮海曬鹽,造就了“煙火八百里,灶煎滿天星”的盛景,刻畫下鹽的風骨、鹽的品質。

鹽城市博物館

這里有著通江、達海、濟淮的獨特地理位置,坐擁千里海疆以及長江、黃河共同沖刷作用下形成的特殊海域,依托千年鹽瀆的傳統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和特色鮮明的濕地文化,秉承“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胸襟格局,依靠鹽阜兒女的辛勞和智慧,努力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華章。

西溪天仙緣景區

突出“融合”打造文化消費新空間

方寸之間,文化彰顯。近年來,鹽城市聚焦打造21家重點景區、21個特色文化街區、36家文博場館、56個小劇場和3000多家閱讀新空間等“五大文化消費空間”,東臺西溪天仙緣景區、珠溪古鎮、KK-PARK國際街區、市美術館、1956星劇場等一批坐落在“一廊一帶”的新老文化地標,讓人們在游覽時充分感受鹽城深厚歷史文化的魅力。

1956星劇場

歷史與現代融合。一街一巷承載歷史,一河一水寫滿故事。鹽阜大地,歷史與現代有機融合、相得益彰,一批近悅遠來的文化項目正成為鹽城閃亮的“文化標識”。“十里建軍路、半部鹽城史”,建軍路承載著幾代鹽城人的美好回憶。亭湖區遵循保護現有資源的理念,對街區持續“有機更新”、拓展“微空間”。如今,竹林大飯店、1956星劇場、市博物館等新舊業態疊加,文商旅融合輻射效應明顯。鹽城“母親河”——串場河畔,點綴著歷史與現代的地標。從東臺西溪、安豐古鎮到珠溪古鎮、海鹽博物館,再到鹽鎮水街、阜寧廟灣古城,新老文化地標正成為串場河畔最亮麗的風景。

行進式實景演出《串場夜畫》

本土與國際融合。深入挖掘本地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特質,積極推動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發展,充分彰顯21個特色文化街區“個性”,打造一批國際范的街區。比如,KK-PARK國際街區圍繞中韓文化主題,將鹽城文化、韓國元素、特色項目有機結合,采用開放式運營模式,打造1.1萬平方米的宜業、宜商、宜樂、宜游城市商業新空間。射陽趣伏里街區,依托“安徒生童話”IP主題,以時尚餐飲、親子娛樂、精品零售等業態為核心,創新“主題樂園+特色商業”模式,以全新復合業態帶來新式消費體驗。

《水磨新調-新昆曲跨界音樂會》

藝術與商業融合。在藝術與商業的融合發展上不斷進行深度挖掘與嘗試,以“藝術”營造多元空間場景,讓“藝術”走進生活。創新開展小劇場主題展演活動,引進國內優秀演藝項目,并作為常態化的活動品牌精心打造。

D·A藝術街區舉辦“鹽風海韻”2022小劇場藝術季、2023小劇場新春秀,全市23個小劇場累計推出150場高水平演出,涵蓋話劇、舞劇、音樂劇、兒童劇、淮劇、雜技劇等,進一步豐富了鹽城演藝市場的藝術類型,掀起文化消費新熱潮。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不吝好評的鹽城觀眾,切實感受到豐富文化生活帶來的滿足。魔幻情景劇《偉大的作品》文化與文明融合。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推動文化與文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創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夜模式”,全市260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特色文化街區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因地制宜,聯合各方資源廣泛開展草坪音樂節、社區超級聯賽、夜生活節、“夏季村晚”“閱享新空間 夜讀沐書香”等一系列高品位、高質量的夜間文化惠民活動,讓廣大群眾“清涼”一“夏”,持續點亮夏夜群眾幸福之光。

黃海森林公園

自然與人文融合。以打造文旅融合消費新空間為載體,堅持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有機傳承,演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絢麗篇章。比如,黃海森林公園依靠1.6萬畝林業資源,由“賣樹”這一錘子買賣向“賣生態、賣風景”的新發展理念轉變,立足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推進生態資源與特色文化、親子旅游、休閑康養相結合,組織開展“森林生活節”“森林瑜伽節”“奇遇親子節”等系列活動,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城市“生態會客廳”,融“海、林、鳥、河、灘”于一體,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黃海森林公園已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

突出“創新”探索文化創意新模式

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才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年來,鹽城市大力探索歷史文化挖掘、文藝精品創作、文化新型傳播等文化傳承發展新路徑,努力提供體系化、多樣化和優質化的文化服務。

承載空間創新。推進文化承載空間的再造利用,是文化空間與地方產業發展有機集合的重要手段。鹽城市堅持“新舊共生”原則,通過空間改造利用,將舊空間轉化為新地標,實現跨時代文化交流碰撞。

肉聯廠地塊活化利用

比如,樂庫1968文創園,將鹽城老肉聯廠歷史建筑改造升級為文創園,在保留冷庫、水塔、走廊等工業遺存的同時,以“小體量”作出“最大化”的商業運營布局,將歷史與現代、生活與潮流、文化與體育、娛樂與藝術、品質與體驗融合。

鹽城民俗博物館以濃縮版的鹽城老城為載體,展示著極具本土特色的市井人文。公交站、小人書攤、鐘表房、輪船碼頭、老郵局等,再現屬于過去的那些時光記憶。

九龍口旅游度假區

還有亭湖老八中變身為文創園、西溪古鎮變身為旅游勝地、建湖沙莊變身為淮劇小鎮等等,文化承載空間正在鹽城實現“華麗轉身”。

通過“何以鹽城”,加大對文明探源研究闡釋和宣傳力度,打造鹽城文脈展廳,匯集《鹽城地標叢書》《一場風花雪月的鹽城》《勺子飛來了》等多種類型書籍百余種千余冊,內容都與鹽城相關,讓人們在文字中加深了對鹽城的認識和理解。

傳承平臺創新。更好推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平臺的打造是“源頭活水”。在鹽城,這樣的傳承平臺正在不斷推陳出新。

海鹽博物館

在這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基因,出版《江蘇地方文化史·鹽城卷》等3部著作,共建大運河鹽運文化中心,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在這里,非遺學院圍繞瓷刻、發繡、雕刻等非遺項目,為創新非遺人才培養、實現非遺進校園、構建多元協同育人提供新模式;

在這里,紫金文創研究院鹽城分院依托南藝優質資源,在提升文創設計水平、強化產業發展研究方面不斷突破;

在這里,還有全國新四軍紀念場館聯盟、全國鹽文化場館聯盟等,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和地方特質文化。

淮劇小鎮

九龍口“淮劇小鎮”作為淮劇文化活化傳承的示范樣本,堅持“生態為本、文化為魂、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展現淮劇等系列非遺的豐富內涵。《非遺里的中國》在此拍攝,播放當天僅“淮劇”一詞搜索量就達300多萬次,實現原地的“C位”出道。

文創產品創新。紅色鐵軍文化、藍色海洋文化、白色海鹽文化、綠色濕地文化組成的“四色文化”,代表著鹽城地方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凝結著鹽城精神特質。全市文創產品植根于“紅、藍、白、綠”的“四色文化”,在體現地域特色、打造城市品牌上不斷推陳出新。

“風生水起”系列文創

在紅色上,突出傳承并弘揚新四軍“鐵軍文化”,開發“鐵軍潮”“東進”系列紅色文創,放大鹽城紅色資源品牌效應。在藍色上,突出展現鹽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嶄新面貌,運用新能源等特色產業元素,開發“風生水起”等系列文創,在大寫意的設計中,強調實用性和功能性,展現鹽城新興產業的發展活力。

“吉祥三寶”系列文創產品

在白色上,突出“鹽”文化主題,圍繞海鹽這一特殊材質,開發出品鹽雕、“鹽城鹽”系列等地域特色文創。

在綠色上,突出生態濕地之美,以黃海濕地珍稀動物等為IP,設計開發“吉祥三寶”“潮汐樹”等系列文創產品。同時,打造“禮遇鹽城”文創旗艦店,用好“燕舞商城”網上文創店,以“線上+線下”方式叫響鹽城文創品牌。

表達形式創新。注重活態傳承。在鹽城,從線下“淮劇小鎮”到線上“中華淮劇”,從東臺發繡的“穿針引線”到數字化活態傳承的“宋畫復活”,從市博物館NPC探秘游、“夜韻鹽博”到市美術館的《偉大的作品》魔幻情景劇、跨媒體藝術展,再到海鹽博物館的地域文明探源研學游,文化主體表達的方式不斷被創新激活。

沉浸式演出《范仲淹》

“一河、二堤、三相”(分別是:串場河,范公堤、宋公堤,呂夷簡、晏殊、范仲淹)等傳統文化,通過多元藝術表達方式,呈現出獨特魅力、時代風采。文化品牌持續放大,圍繞歷史文化名人范仲淹,打造情景劇《范仲淹》、大型淮劇《范公堤》、歷史小說《范仲淹》、以范仲淹命名的學校等等,無一不是文化的活態傳承。

注重現代表達。推動各類文藝形式的跨界融合,以創新性的表達方式,增強文化認同感。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白玉蘭獎”獲得者陳澄,在“B站”上翻唱了淮劇版《神女劈觀》,成為互聯網上一部“現象級”作品。她的“淮劇陳澄”抖音號粉絲數已近18萬人。

雜技詩劇《四季江淮》

注重風格混搭。將雜技與淮劇兩個國家非遺項目的精髓緊密套搭融合,創作雜技詩劇《四季江淮》、雜技報告劇《蘆葦青青》等視覺沖擊強烈的作品,《萬疆》《聲聲慢》等以淮劇與國風歌曲有機結合呈現,更是吸粉無數。

突出“聚力”領跑文化產業新賽道

鹽城市圍繞文化產業“六個一”重點內容,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布局,躍升文化產業總體量級,提高文化產業消費能級,打造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2022年度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78.98億元,同比增長20.8%,增長率排名全省第一。全省民營文化企業三十強、重點文化科技企業實現新突破。

仙幻實景夜游演出《尋仙緣》

聚力打造演藝文化產業。近年來,鹽城在傳統藝術生產不斷出新出彩的同時,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深厚的人文底蘊,不斷打造“演藝+”品牌,拓展多種藝術表達,將文化融于旅游產業,將演藝融于日常生活,持續塑造“有戲鹽城”文化標識,并向“演藝鹽城”升級轉型的發展格局,描繪出一幅“詩與遠方走在一起”的“演藝鹽城”新圖景。

荷蘭花海戲劇幻城打造“主題演出+旅游景區”“駐場演出+小劇場”“街頭演出+文化街區”“氛圍演出+文博場館”等一批新型演藝空間,推出以荷蘭花海《只有愛》、西溪《天仙緣》、九龍口《九龍聚喜》、大洋灣《鹽瀆往事》、珠溪古鎮《相約伍佑》、鹽鎮水街《串場夜畫》等為代表的新型演藝作品,將文藝有機融入城市肌理和文旅場景。

長三角(鹽城)數字視聽產業基地聚力打造數字文化產業。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推動長三角(鹽城)數字視聽產業基地建設,目前已集聚網易、華為、人民百業等30多個重點數字文化產業項目。依托大數據產業園、西伏河科創走廊等載體,擴大5G、大數據、云計算、VR、AR在全產業體系鏈的應用,發展數字創意、數字出版、數字娛樂、數字展示、動漫游戲等業態。

《不是菜鳥的鹽小勺》首映禮

實施“20000+”文物藏品數字智能應用與展示工程。加強對淮劇資源的線上數字化整理保存和線下實景展示,上線“中華淮劇App”、中華淮劇官網,打造全網首個以“淮劇”命名的戲曲官方賬號,在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全網曝光量突破1.1億。4D動畫短片《不是菜鳥的鹽小勺》榮獲第12屆澳門國際微電影節“金蓮花”最佳動畫片獎,并新建4D影院對外展播。霆善4K納米懸浮光顯屏、“氣味王國”嗅覺數字化等科技領跑行業前沿。

鹽城黃海濕地

聚力打造生態文化產業。用好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濕地城市兩張“金名片”,依托世界級濱海濕地旅游廊道,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用好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廊道,將對應文藝作品、文化符號和價值標志植入景區,讓游客了解鹽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動故事。

大縱湖旅游度假區

黃海森林公園獲得全國首張零碳旅游景區認證。大縱湖景區作為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以“生態旅游”主題為核心,打造以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的濕地旅游度假區,將生態做成高附加值的產業。以極危候鳥勺嘴鷸為原型的卡通形象“鹽小勺”,已成為鹽城家喻戶曉的文化IP,以此為主題孵化的40多個系列文創產品、2家鹽小勺咖啡館、鹽小勺4D影院等文化消費新場景,已經成為城市文化消費網紅新熱點。

鹽瀆傳千載,城拓沐海風。1.7萬平方公里的鹽阜大地,鐫刻著悠久的文化,流淌著多彩的文脈,文化璀璨,人與自然共生共融,“四色文化”交相輝映。憑海御風的鹽城,必將高揚守正創新之帆、鉚足拼搏實干之勁、篤定爭先進位之志,在文化建設上探索新路徑、創造新成果、塑造新標識,讓中國式現代化在鹽城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