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設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民營經濟發展局,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早見效;開展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督促惠企政策落地見效,新培育100家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鼓勵、支持、引導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制度措施,深入開展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賦能行動……9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采取多項有力舉措,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設立新部門、出臺新舉措,這一系列的實招、硬招,必將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之路越走越穩,讓“小個頭”迸發出“大能量”。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茁壯成長,從小變大、從弱變強,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新時代十年,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生力軍。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3年5月底的5092.76萬戶,在企業中的占比為92.4%;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眾所周知,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各有優勢、各具特色,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而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奮進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任務將更加艱巨,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激發廣大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創造的動力和活力,必將激蕩起新的發展動能,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讓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政策鏈條長、工作環節多。無論是推動各項優惠政策精準直達,還是下決心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或是繼續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以及加大紓困幫扶力度……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真招、實招密集出臺,不僅讓民營企業感受到了發展環境更優、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法治保障更強、發展地位更高、社會氛圍更好,也有力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和市場預期。現如今,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專職機構的設立,必將持續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信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民營經濟發展也必將迎來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光明的前景。
厚植成長沃土,激活澎湃動能。作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長期以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放眼今天的中國,經濟底盤堅實,居民消費意愿回升,宏微觀政策支持到位,我國民營經濟一定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肩負起更大使命、發揮出更大作用,“小個頭”也必將迸發出“大能量”!(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