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來看看江蘇最新的探索。
【激活消費潛力 非遺美食盛宴開啟夜模式】
9月8日下午,首屆江蘇非遺美食節“周末夜市集”在省文化館啟動。谷里魚圓、回味鴨血粉絲、隨園菜等江蘇特色非遺美食競相展示,引得觀眾們垂涎欲滴。本屆美食節將一直持續至12月底,在接下來的每個周末,這里還將邀請全省共55個獨具特色的傳統美食類非遺項目,以傳承人現場制作、參觀者品鑒交流等方式,充分展示江蘇特色飲食文化,打造非遺產品消費型集聚區和夜間非遺市集新模式。
南京市民說:“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好,在這里不僅能品嘗到全省各個市非遺美食,還能了解到美食背后的文化。”
【出臺實施意見 推進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
為更好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江蘇還專門出臺了《關于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培育推薦非遺項目、發揮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搭建表演藝術展示平臺等9個方面明確工作內容和方向。《意見》明確,要豐富非遺旅游產品供給,支持將非遺項目與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體育旅游等結合;鼓勵旅游民宿與非遺資源有效對接,建設一批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旅游民宿。同時,還鼓勵在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等區域建立非遺工坊、展示館;支持地方推進非遺和旅游資源共建共享。
江蘇省文化館館長、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趙彥國說:“非遺的宗旨就是見人、見物、見生活,我給它延伸了一下,我覺得更要見精神。這個精神其實就是文化的底色,也是非遺能夠傳承的原動力。”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楊帆 鄭偉 編輯/趙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