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小莉
今年,是常州建設新能源之都的元年,也是沖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作為全市的“創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正以實際行動,為新能源之都建設和沖刺“GDP萬億之城”貢獻“核”力量。
產教融合:助力產業發展
多年來,常州科教城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探索產教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徑,持續提升創新資源、創新人才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度,在雙向互動中,讓更多創新活水精準滴灌產業發展。
9月7日下午,理想汽車與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的產業學院揭牌成立,這是繼比亞迪產業學院之后,常州科教城推動成立的又一個產教融合共同體。
“我們的教學,突出‘需求’兩字,解決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提升了課程資源;教師通過與企業溝通,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技能?!背V莨I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帶頭人盛雪蓮說。
服務新能源之都建設,常州科教城圍繞職業教育做足文章。今年出臺了《常州科教城職業教育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目前已推動高職院校成立4個新能源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比亞迪、理想汽車、蜂巢能源等6個產業學院,培訓新能源領域人才2.7萬人次。
常州科教城管委會副主任莊三舵透露,常州科教城的院校圍繞服務和支撐新能源之都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未來將會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編寫,包括師資的互聘等方面,加強和企業的合作,培養更多新能源產業人才。
雙崗互聘:讓技術雙向賦能
人才的流動、思維的碰撞,教育和產業的雙向奔赴,推進了校企合作的雙向賦能。
常州先趨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主營產品之一是便攜式基因檢測盒。最近幾年,企業研發人員一直想通過電化學的手段,提升檢測的精準度,但在關鍵試劑的合成領域遇到了瓶頸。
公司生物化學工程師童宇對記者說:“我們所需要的化學物質分子比較復雜,反應過程中副產物比較多,以我們實驗室的條件,難以攻克這個瓶頸?!?/p>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通過常州科教城的雙崗互聘機制,企業匹配到了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楊科。雙方攜手,終于在今年7月取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我們通過聯合研發,在實驗室中共同設計了一條合成路線,最終合成出企業想要的目標分子。”楊科說,雙崗互聘計劃為高校一線教師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機會,讓科研人員能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實際生產,從而更好地提升研發效能。
據悉,今年全市雙崗互聘共有129家單位申報了214個崗位需求,經評審,120名高層次人才入選,其中,高校院所選聘至企業兼職工作68人,新能源崗位占比40%。同時,常州科教城還將雙崗互聘的范圍擴展到全市,將在更大范圍內釋放創新紅利。
平臺發力:服務新賽道
公共研發平臺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在常州科教城,目前已有50多家各類研發平臺載體。今年,常州加速新能源之都建設進程,各大研發機構也積極融入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浪潮。
在常州湖南大學機械裝備研究院,新能源汽車單電機性能測試平臺正在運行,轉速、扭矩……后臺工作人員密切關注著電機的測試表現。新能源汽車跑得快不快,關鍵取決于電機的性能。隨著相關產業的發展,針對電機的測試需求隨之爆發,研究院緊跟市場需求,通過測試平臺的研發,進一步融入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浪潮。
研究院院長助理梁華僑介紹說,該測試平臺突破了高速機械系統、高速測控系統,包括變頻與整流系統的關鍵技術。同時,技術人員還對平臺的結構進行了優化和改進。
目前,這臺由研究院自主研發并設計生產的設備,已經能覆蓋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驅動電機。研究院也成為常州市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并與比亞迪、常州北汽重型汽車、理想汽車及博格華納等整車或汽車零部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今年上半年,園區高校院所服務本地企業691家,實現技術合同登記額2.62億元(同比增長57%)、技術研發到賬1.85億元,向全市輸出成果112個。
培育“經理人”:打通成果化的壁壘
有了創新成果,怎么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實現轉移轉化,是常州科教城眾多研發機構面臨的問題。為此,常州科教城主動挖掘、靠前服務,通過打造一批“技術經理人”隊伍,打通了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壁壘。
常州易控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入選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崛起,企業近年來成功實現了純電、混動、燃料電池等多種動力構型控制系統產品的研發及定型工作,并實現產業化。
常州易控拓展業務范圍、擁抱新能源產業的底氣離不開常州的創新生態。今年年初,公司發布“重載車輛混合動力驅動系統關鍵技術”研發需求,經“技術經理人”牽線,江蘇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迅速前來對接,并最終簽訂研發協議。
“我們創建了江蘇省技術經理人事務所,不僅要帶領他們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還要找到合適的專家來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背V萁K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邱光宇說。
壁壘打通了,企業的真實需求和研究院的成果也就找到了最佳的匹配途徑。最近三年,研究院與企業開展交流活動達到500多次,簽訂合作合同549份,并與常柴、銘賽機器人、新創碳谷等龍頭企業達成長期合作。
據統計,今年以來,常州科教城園區公共研發機構承擔了7項市“揭榜掛帥”項目,全方位為新能源之都建設提供創新支撐。
在奔向“GDP萬億之城”的征程中,常州科教城在新能源的賽道上全面賦能,一路探索,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