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蘇曉萱
9月15日,以“深化互聯互通·促進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舉行。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強勁動能。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舉辦本次論壇,深化互聯互通、促進合作共贏,必將更好鞏固中歐班列發展基礎、穩定中歐班列發展態勢、提升中歐班列發展質量,為中歐班列可持續發展積蓄后勁,更好牽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向前發展。
古有駝鈴陣陣,今有汽笛聲聲。作為跨大洲、長距離、大運量、全天候、綠色低碳的新型運輸方式,中歐班列是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在古老的亞歐大陸上,一列列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翻山越水穿戈壁,不僅給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送去了“中國制造”“中國機會”,也捎回了“歐洲產品”“歐洲希望”,“中歐班列+貿易”“中歐班列+口岸”“中歐班列+園區”等新業態快速發展,讓區域發展活力澎湃。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海運、空運受阻,安全高效的中歐班列迎難而上,實現逆勢增長和安全穩定運行,成為了保障多數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企業生產的“生命線”、滿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消費需求的“補給線”、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抗疫的“友誼線”。中歐班列奔馳不息、聯通萬里,彰顯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強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披荊斬棘,筑夢絲路。看開行規模,中國境內已鋪畫時速120公里的中歐班列運行線86條,聯通中國境內112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和地區超過100個城市,形成了新時代亞歐陸路運輸的骨干通道;觀運輸貨物,已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漸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涵蓋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人民生產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一列列中歐班列猶如一條條金色的絲線,將亞歐大陸的一座座城市連接起來,正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汽笛聲聲,班列轟鳴。這是一列日夜在亞歐大陸上奔馳的列車,拉動東西方貿易快速開展,譜寫絲路繁榮振興新篇章;這是一列將“一帶一路”設施聯通從愿景轉化為現實的列車,提升了合作地區和城市的發展動能,促進了東中西協同發展;這是一列緊緊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的列車,激活了新亞歐大陸橋的運輸效能,讓中國走向世界、世界擁抱中國……穿越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由現代科技打通的中歐班列正奔跑在“一帶一路”上,“鋼鐵駝隊”的汽笛聲正緊密編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的交通紐帶。眺望前方的奮進路,中歐班列這支“鋼鐵駝隊”正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必將成為一條基礎設施更完善、去回程更平衡、更具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的國際物流鏈,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今天,兩千多年前的駝鈴商隊,變成了中歐班列的“鋼鐵駱駝”,古老的絲綢之路,再一次熠熠生輝,不斷講述著一個個面向世界的絲路故事。絲路興、天下通,以論壇舉辦為契機,凝聚共識、匯聚活力,各方高揚合作共贏之帆,攜手采取一系列新的舉措為“鋼鐵駝隊”堅定護航,就能讓中歐班列高質量“馭風前行”,馱得更多、跑得更快、去得更遠,不斷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成效。(蘇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