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金秋時節,近40家跨國公司代表走進雄安新區,探尋這座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城蘊藏的中國發展新機遇;無獨有偶,幾乎同一時間,中國貿促會搭橋,20多家跨國公司組團來到安徽合肥,與當地政府官員面對面交流合作商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化運行,這樣的場景在很多省份頻頻出現。可以說,外資看好中國、投資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市場的超強韌性和巨大吸引力,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正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
跨國投資活力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中國吸引外資“磁力”不減,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澎湃活力。今年以來,外資企業繼續加碼投資中國,跨國商務活動加速恢復,眾多跨國企業高管密集來華考察,以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發展前景投下“信任票”。從特斯拉新建的儲能超級工廠將在滬開工,到星巴克以平均不到9小時一家新店的速度擴張,再到丹佛斯全球制冷研發測試中心在天津投用……一場場商務洽談、一筆筆合作訂單、一個個項目開工,意味著外資在華布局深度、廣度不斷拓展,印證著中國始終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彰顯著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活力澎湃的中國市場對外資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于不少外資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機遇不容錯過。看規模,今年前8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154家,同比增長33%;看結構,前8個月,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9.7%,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分別增長39.7%、25.6%,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中研發與設計服務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7.1%;看長遠,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近七成受訪外資企業看好未來五年中國市場前景……這都充分說明,隨著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信心穩定,外商擴大對華投資整體趨勢沒有改變。
中國吸引外資“磁力”不減,源于我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也因為我國毫不動搖實施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高水平開放舉措,切實保障了外資對安全、回報和市場的期盼。從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到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再到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形成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廣大外資企業注入了信心。接下來,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在保持引資總量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持續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就一定能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促消費的重要作用,推動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的市場是世界的機遇。前不久,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提出了新一批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穩外資政策措施,這就意味著中國開放的大門正越來越大,環境也越來越好,服務更越來越優,投資中國、扎根中國就是在選擇更好的未來。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一個開放活力“滿格”的中國、發展動能“強勁”的中國,必將吸引更多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深度嵌入中國產業鏈、創新鏈,更好搭上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快車,而外資企業持續投下“信任票”,也必將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新動能!(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