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加長版”中秋國慶假期,舉國歡騰,旅游消費市場更是熱鬧非凡。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預測,中秋國慶假期旅游熱度將創新高,國內旅游出游預計將達到8.96億人次,同比增長86%,將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825億元,同比增長138%。上揚的數據背后,是一場場人們追逐“詩和遠方”的美好生活之旅,更濃縮著中國經濟強勁復蘇上揚的喜人勢頭。透過數據看場景,國內游、出境游等旅游形式絡繹不絕,文旅行業加速復蘇,多業態預訂火熱,各地創新市場供給,激發消費新活力,共促中秋國慶假期旅游熱度一路“狂飆”,消費總額屢創新高,呈現出活力四溢的景象。
中秋國慶假期,人們從喜慶熱鬧中盡享盛世繁華的同時,另一方面反映出的文旅復蘇景象也濃縮著中國經濟獨特的活力氣象,也給我們觀察中國經濟、感知中國發展潛力打開一扇窗,注入了滿滿正向力,帶來無窮“回味”。從今年時光的“長軸線”來看,文化和旅游行業加速復蘇,從春節假日文旅經濟“井噴”,到五一小長假、暑期消費熱度持續上揚,再到中秋國慶假期不斷刷新消費新熱度……消費提振年從政策到現實,形成密切配合,產生“化學反應”,推動我國經濟在國內市場不斷變化和迭代升級中催生信心強的好局面。年內節假日消費一路上漲,文旅消費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表達出內需動力強的鮮明信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自信、繁榮、奮進的中國。
文旅消費“溫度”持續升高,離不開供給端持續添薪加火。這個假期,各地爭奇斗艷,更加注重對旅游體驗的打造,推動文旅供給“百花齊放”、各具特色,打開一個別樣的國慶消費氣場。人們走進河北秦皇島,可在長城腳下欣賞壯觀美景、感受厚重文化;來到河南信陽,走進美麗鄉村,可靜下心來賞秋景、品秋韻、享秋實;攜家人到海南海口,可漫步旅游度假區和旅游休閑街區,看演出、品美食、買好物,享受“一站式”文商旅體消費體驗;來到江蘇南京,夜游秦淮河、漫步中山陵,感受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中秋國慶假期文旅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背后,是各地抓住旅游消費新機遇,緊跟文旅消費升級新趨勢,用“新供給”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的生動實踐。至此,一條脈絡也分外清晰:只要思路新,就沒有打不開的市場。
促消費是穩經濟的“重頭戲”,不僅要抓住假日機遇,更要著眼日常,形成常態。透過中秋國慶長假切身感受到,國內消費市場整體處在恢復過程中,餐飲、文旅、影院等線下場景快速復蘇,商場、商業街接力熱鬧起來,體育賽事、演唱會等強勢恢復,“一票難求”成為常態,但拉伸觀察的長焦鏡頭從全年看,一些消費品類增長勢頭仍不穩固,一些居民消費信心不強、顧慮不少,一些領域消費體驗不佳等情況也一定程度存在。如何讓消費場景更有效、更惠民,是接下來各地需要乘勢而上,答好經濟發展答卷的綜合題,需要多措并舉、協同聯動、綜合發力。
進入四季度,是全力“拼”經濟、沖刺年目標的關鍵時期,當持續引燃消費場景,豐富供給,在深化供給側改革中拿出更多適銷對路消費產品,更大力度適應需求變化,創造新需求,讓老百姓用到更多質優價廉高質量的產品。各地當持續深化落實國家層面促消費“20條”,因地制宜優化細化政策舉措,持續夯實消費環境制度基礎,引領市場推出更多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避免不法“套路”、假冒偽劣等產品,讓中秋國慶假期呈現出的消費熱度延續下去,共促文旅消費市場持續健康繁榮發展,進一步為幸福增色、為經濟賦能。(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