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連著“最新的城市”——河西新城,一頭直通“最近的未來”——國家級江北新區,2020年底,南京最年輕的跨江大橋——江心洲長江大橋建成通車。10分鐘的車程,兩大“新星”板塊從此只需凌波一跨。在雙主城的又一次牽手中,南京城市布局打開新天地。
一座跨江橋,牽手雙主城
早晨9點半,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上車來車往。滾滾車流中,紅白相間的509路公交車格外醒目。這是一輛跨江公交,此刻的車廂中已經滿滿當當。透過半開的車窗可以看到,白色的斜拉索向后飛馳,遠處的江水泛著粼粼波光。“真美!”即使經常坐車過江,王吉雯還是忍不住拿起手機拍下美好一幕。
王吉雯是土生土長的江浦姑娘。在她的記憶中,小時候江浦大部分是農田與村莊,去一趟主城區要換乘好幾輛公交,繞很多路,從江浦輾轉到橋北,再經過南京長江大橋或者輪渡過江。那時候,“南京”在她和同伴們的心里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過去十幾年里,王吉雯從小生長的地方迎來快速發展變化,農村發展為城鎮,低矮的自建房變成林立的高樓,尤其是江心洲大橋通車后,從她家到河西只要十幾分鐘,王吉雯才真正覺得,江浦也是“南京”的一部分。
今年,第一條經過江心洲長江大橋的公交線路509路開通后,王吉雯喜歡上了坐公交“兜風”。她說,每當公交車開上江心洲長江大橋的時候,她看到橋的一側是河西標志性的雙子樓和南京眼,另一側是江北新區的產業園區,新的建筑群反映著兩岸同頻共振、蓬勃發展的態勢,這讓她由衷地為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驕傲。
與王吉雯同車廂的退役軍人王先生也深有感觸。女兒大學畢業后在河西的國際金融中心上班,老兩口想離女兒上班地點近一點,綜合考慮周邊房價后,最終決定干脆住到隔江相望的江北濱江桂園。如今,小區門口就有過江的公交車站,憑借退役軍人證還可以免費乘坐,線路終點站直接跟地鐵銜接,“開始也有過顧慮,畢竟是在江北,真住過來才發現,女兒方便了,我們去南京南站回老家也很方便,江北、江南不過一水間。”王先生感慨。
便捷交通,夯實發展底氣
江心洲長江大橋起自浦口區五里橋,接江北大道,在江北有多個上橋口。跨江大橋的開通帶來交通的便利,加速了人員、物資和信息的流通,助力江北跑出發展“新速度”。
從五里橋江灘邊起步的江北新區研創園,便是在國家級江北新區成立和江心洲長江大橋建設的“雙重”引力下,迅速發展起來的產業高地。
最初的研創園只有一個小小的“四合院”。短短數年間,園區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蓋起了500萬平方米的科研載體,集聚了1萬多家企業。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吳海鎖帶領創業團隊落戶研創園,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江心洲長江大橋潛在的區位優勢和帶動作用。“7年過去了,江心洲長江大橋從一紙規劃走入南京人的日常。從河西經江心洲長江大橋到研創園只需要十幾分鐘時間。不管是業務往來還是員工上下班都很方便。這為我們吸引人才增加了砝碼。現在我們公司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高層次人才數十人。我們深切感受到,便捷的交通就是發展的底氣。”吳海鎖的話也是研創園眾多企業的切身感受。
位于江浦的光大水務(南京)有限公司承擔著守護“江北明珠”綠水的重任——浦口大部分片區的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處理,都由該企業承擔。過去,令總經理杜德榮頗為頭疼的是,公司運營團隊在浦口,研發團隊在江寧九龍湖,兩個團隊的溝通對接非常頻繁。江心洲長江大橋沒有建好前,由于路途遠,公司的會議經常不能準時開始。江心洲長江大橋通車后,兩個團隊的溝通一下子順暢了。加上過江方便了,光大水務和鼓樓、江寧高校的聯系合作也更加緊密了。杜德榮說,十幾年前,大家談起江北常常感嘆它“因江而困”,被交通阻礙了發展的速度;如今,大家都知道江北“因江而興”,擁江發展,日新月異。
密織跨江通道,奔赴 “揚子江時代”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還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統”中繞城高速公路一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南京五橋項目指揮部指揮長武煥陵看來,以繞城公路、江北大道、八卦洲長江大橋、浦儀公路和江心洲長江大橋共同構成的跨江快速一環,以環抱江南、江北雙主城的姿態,成為了連通江北新區與生態科技島、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等城市新興增長極的交通主動脈。
如今,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通車已近3年,平均每天有8萬多輛車從橋上跨江而行。日復一日地雙向奔赴,勾勒出南京跨江融合發展的新態勢。跨江車流持續攀升的背后,是南京城從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時代”,奔涌邁進“揚子江時代”的腳步。
翻開1995年國務院批復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其規劃了“五橋一隧”的過江通道,江心洲長江大橋曾經是南京的“最后一橋”。隨著2020年國家發改委關于《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的印發,南京市域范圍內共規劃24處27條過江通道,超過江蘇全省規劃通道數的一半。
眼下,南京還有4條過江通道在建。隨著跨江交通的不斷織密,將真正推動南京形成兩岸融合、功能互補、聯動發展、共同繁榮的跨江發展新格局。
【橋梁小檔案】
江心洲長江大橋是一座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過江通道。它不僅是世界第一座真正意義上鋼混組合結構的大跨徑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橋面板的組合梁斜拉橋,實現了橋梁建設與美學、品質、創新的融合統一。其研究成果“鋼殼-混凝土組合索塔關鍵技術”增強了橋梁耐久性,降低了建設成本,獲得2019年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該橋還榮獲國際橋梁與結構協會2022年度“杰出橋梁結構獎”。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麗媛 季宇軒 石小磊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