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李晟
“四下基層”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的工作經驗,是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當前,第二批主題教育在千家萬戶“家門口”火熱開展,直接面向基層群眾。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借鑒運用“四下基層”的成功經驗,帶著感情、帶著實情、帶著共情、帶著真情,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深入基層一線講理論、找對策、解民憂、辦實事,不斷織密黨群“連心網”、畫好干群“同心圓”。
帶著感情講理論,變“深奧義”為“心中理”。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群眾廣泛掌握,是主題教育的重要任務。只有善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理論宣講染上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才能讓黨的理論“春風化雨”潤澤人心。要講好百姓語言,深入分析基層群眾的現實需求和理論接受程度,將政治術語轉化為“大白話”,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土方言”,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豐富宣傳形式、活躍宣講氛圍。用好基層平臺,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田間小院等平臺,開展“新思想我來講”“黨校課堂進基層”等多樣化宣講活動,為基層一線黨員講解重點知識、分享學習體會,確保各類黨員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精神食糧”。創新方式方法,借助“線下講授+線上微課”的新興宣講方式,通過網絡直播等傳播手段,著力打造常常接觸、處處學習、時時釋疑的遠程教育新模式,將黨的主張轉化為群眾自覺,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帶著實情找對策,變“千萬里”為“零距離”。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要,想要解決好第二批主題教育中發現的各類“疑難雜癥”,就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要下好謀定后動的“先手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基層治理、產業招引等一系列“堵點淤點”作為調查研究的“重點”,科學制定相應的調研計劃,確保調查研究“研之有向”。下好深入基層“關鍵棋”,既要看“門頭牌匾”,又要看“背陰小巷”,通過召開板凳會、廣場會、圓桌會等多種方式,深入基層一線、沉到群眾身邊,聽取意見、了解訴求、摸清實情,獲取冒熱氣、帶露珠的“第一手資料”。下好梳理總結的“決勝棋”,以坐窗口、跑工單、走流程、跟執法等方式做好調研跟進工作,對調研發現存在的難點、堵點,深挖根源,剝繭抽絲,集思廣益形成破解難題的對策措施,確保調查研究出成果、見真招。
帶著共情析民憂,變“被動訪”為“主動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訪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只有把“信訪窗口”搬到“百姓門口”,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才能確保民情民意得到有效維護,要廣開言路“把脈問診”,變“堵”為“疏”,讓群眾投訴有門、求助有道。群眾視角“解剖麻雀”,圍繞群眾反映的訴求當面溝通交流、耐心解釋政策、認真說明情況,“一事一策”及早受理、研判、轉送、交辦、督辦;同時結合實際,靈活采用線上流轉、電話問詢、網絡清單等多元化推進渠道,努力做到“干部多跑腿、群眾少跑腿”。多措并舉“對癥下藥”,針對群眾關注度高的問題,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及時掌握信息、及時跟進訴求、及時解決問題,努力將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化解在家門口。
帶著真情辦實事,變“當下改”為“長久立”。在群眾家門口開展主題教育,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更復雜、更具體,“現場辦公下基層”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主題教育“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要繪就基層一線“施工圖”,利用好“一線工作法”,鼓勵黨員干部主動奔赴經濟發展、拆遷攻堅、急難險重等一線,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上下功夫,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產業增收以及住房、教育、衛生等民生短板。配強敢于擔責“施工員”,對于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又久拖未決的問題,要安排專人全程跟進,定好計劃、列好清單、樹好目標,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以“小步快跑”的姿態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籌建專業對口“施工組”,變“點動”為“聯動”,進一步完善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多方聯動、標本兼治的部門協作格局,用“銷號劃賬”的方式提高問題處置效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交出群眾認可的“滿意卷”。(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