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把資源“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 楊 麗

從十多年前的茫茫荒灘到如今的港產城融合新城;從臨港而生的產業布局,到向海而興的產業鏈條……南通依托濱江臨海的資源稟賦和扎實的產業基礎,堅持江海聯動、港產融合,加快布局現代海洋產業,推動通州灣新城加速崛起。通州灣的蝶變正是江蘇把資源“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的生動縮影。

天時地利,得“勢能”者,搶占發展先機。“勢能”其實就是各地的資源稟賦,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環境生態、人口狀況、歷史文化等。無論是企業落地成長,還是產業發展壯大,都具有較強的根植性,需要依賴于一定的資源稟賦支撐。一個地方的資源稟賦好,占據先天優勢,發展的潛力就大。如何把資源“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則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揮主觀能動性,順應大勢、聚焦市場、緊扣問題,做好轉化文章。

江蘇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厚實、科教資源豐富、各類人才云集。同時也要看到,我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能力相對不足,科技與產業“兩張皮”問題依舊存在,科教實力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優勢。把資源“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我省還有不少潛力和空間,仍需要在科技創新、深化改革、激發人才活力等方面發力。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如何發揮這個杠桿作用,關鍵在于能否找準科研資源轉化利用的“支點”。對我省而言,當前要集中優勢資源實施一批企業主導的科技攻關項目,推進產業鏈關鍵技術難題協同攻關,特別是在關鍵材料、基礎元器件、基礎軟件和重大技術裝備等領域,有針對性地布局一批中試和測試驗證平臺,把科教“長板”引向創新、植入產業,將更多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資源要素再多再好,不流動不暢通,還是“一潭死水”。深化改革,讓資源要素真正流動起來,才能點燃發展“引擎”,創造更多價值。要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完善土地、能耗、排放等各類要素市場制度,加快數據等新型要素市場培育,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各類商品和要素資源充分暢通流動,讓各類經營主體競相發展。同時,深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立足各板塊資源稟賦,更好發揮比較優勢,不斷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形成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業化格局。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江蘇工業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有一大批篳路藍縷、銳意進取的企業家、科研人員、產業工人;面向未來,我們更要依靠創新創造的人才隊伍。一方面,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和我省發展實際,選樹、培養更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等,吸引更多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來蘇創新創業,支持人才向科研高峰攀登;另一方面,要面向“1650”產業體系,大力培育緊缺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鼓勵人才向實體經濟扎根。通過加快形成具有獨特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使人才的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乘勢而上,善作善成。我省充分釋放產業振興之勢、能級躍升之勢、政通人和之勢,千方百計把資源之“勢”轉化為發展之“能”,全方位提升產業創新能級、平臺載體能級、發展環境能級,定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