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近五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在“農、林、牧、漁”行業的就業比例呈上升趨勢,本科畢業生從農務農的意愿在不斷增強。昨天(11月18日),江蘇省2024屆高校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月“鄉村振興及現代農業”專場招聘會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舉行,4100余名應屆生早早前來,投遞簡歷、對接交流,現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火爆場面。
據了解,本次招聘會吸引了來自長三角地區200多家涉農知名企業,涵蓋農業、林業、科技、環保、置業、電商、家裝等多個領域,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與需要實習就業學生的比例達到3:1。崗位大多緊扣鄉村振興及現代農業這一主題,基本覆蓋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所有學科專業。
匯潤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帶來了食品加工技術、生物技術與應用、水產養殖專業等崗位。技術部部長魯圣說:“我們是寶應縣唯一一家‘農字頭’的國有企業,業務涵蓋淡水養殖、糧種植加工、農業科技、灘涂開發、農資管理等多個領域。”
由于已經到了11月份,不少應屆畢業生參加過多場招聘會,對當下就業形勢、用人單位的需求及自身優缺點,都有著清晰的判斷。一位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求職者告訴記者,自己所學專業的知識覆蓋面廣,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作物栽培學以及農學相關方面的知識。“我要根據所學,在發布的工作崗位需求清單里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讓我的這些知識全面融入我的工作,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前來招聘的國農生態農林(江蘇)有限公司相關生產負責人錢銀震,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在學弟學妹們中知名度很高,每次來校宣講,都會招聘一批學弟學妹到自己公司,上午不過2小時,便收到了20多份簡歷。“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們不僅給出有一定吸引力的實習補貼,還對實習轉正的路徑給予最大程度的鼓勵與明確。我們招收的每一位實習生就是往轉正的方向發展的,由分配的生產技術老師‘一對一’帶教,同時采取輪崗方式,這樣方便實習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更快地了解公司。”
推動中國式農業現代化,需要更多“新農人”扎根基層、建設鄉村。錢銀震認為,只有在田間地頭,才能摸索出當好“新農人”的秘訣。“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農作物生長規律、學習種植技術,還要會開農機、打植保方子,同時會采集、整合、運用農田信息與生產數據。”
然而,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農村基層整體工作生活環境與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對此,“光說還不夠,我們還準備邀請有就業意向的同學,到南京親眼看看我們的基地。”
作為以農業類專業為主體的綜合型高等職業院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課程立足鄉村,貼近農民,通過職業教育與培訓,著力解決鄉村新型工匠培養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以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來推動實現中國式農民現代化。此外,還以“定制村干”為抓手,著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鄉村治理骨干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生力量。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自2013年起,率先與太倉市政府合作開展農村基層人才定制培養的探索,分層次、分專業培養本地戶籍初高中畢業生。凡錄取的考生,在校期間學費由政府資助,部分地區還設立了定向委培生專項獎學金等資助政策。
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培養定向委培生1555人,其中本科生477人、專科生1078人。在已畢業的787名委培生中,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有567人,占比72.0%。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處長顧豫蓉說:“通過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大學、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校開展定向委培,基本上都是納入村(社區)兩委班子的后備力量來培養的,也有從事技術崗位。農業農村是一個很廣闊的舞臺,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給予他們施展拳腳的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