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層林盡染,大江南北一派壯美景象。本周,小雪節氣翩然而至,季節更替,寒意漸濃,但放眼江蘇大地,卻是一派時不我待、奮力拼搏的火熱場景。新使命新任務鼙鼓催征,8500萬江蘇人正以“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干勁,奏響冬日樂章。
高舉旗幟 凝聚力量
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本周,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準確分析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時代方位,對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作出了全面部署。
省委書記信長星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部署,以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建設為總攬,勇擔新的文化使命,著力把江蘇打造成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展示地。
江蘇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脈綿長、底蘊深厚,也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四次親臨江蘇考察,每次都有對江蘇文化發展的把脈點題、定向指引。堅定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江蘇扎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省,思想理論武裝更加強化,主流思想輿論更加鞏固,社會文明風尚更加彰顯,文化事業產業更加繁榮,文化對外傳播更加有力。
踏上新時代新征程,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此次會議進一步提出,要在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塑造主流輿論格局、加快文化創新創造、加快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增強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等五個方面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
對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不斷地傳承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百步之內必有芳草”,這是對過去江蘇文明積淀、文化發展的贊譽肯定,更應當是新征程上江蘇文化文明創造的不懈追求。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新的文化使命,以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效讓新時代的江蘇綻放更多文明之花,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深化合作 互利共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從烏茲別克斯坦到俄羅斯再到中國歐盟商會,省委書記信長星本周密集會見遠道而來的貴賓。不管是第一次來到江蘇的新朋友,還是經貿往來密切的老朋友,信長星在會見時提到的關鍵詞多是“深化合作”“互利共贏”。
我蘇注意到,今年以來,江蘇不僅與眾多國際上的新老朋友互動頻繁,還作為“主場”承辦了多場重磅大會、高端論壇: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中美友城大會……在一次次交流互鑒中拓展國際“朋友圈”,擴大利益“交匯點”。截至目前,江蘇共與全球66個國家締結361對國際友城,數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用好各類資源,增強務實合作,江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
本周,長三角地區也是互動密切。11月23日,2023長三角電商交易會在昆山舉行,超200家展商、5000個源頭好物齊聚,搭建起集貿易融通、新業態培育、資源協同共享于一體的電商交易平臺,進一步促進長三角地區電子商務協同高質量發展。此外,滬蘇浙9部門本周聯合出臺實施方案,推進長三角跨界水體聯合保護,讓處處水景變成美麗風景。就在前不久,元蕩湖通過驗收,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首個“示范幸福河湖”。從經濟發展到生態環保,江蘇始終與兄弟省市攜手并肩、同頻共振,共同繪就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美好畫卷。
匯智聚力 再創佳績
本周,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39次會議在南京大學舉行。本次論壇可謂“群賢畢至”,不僅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等省主要領導出席,還有眾多經濟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以“江蘇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開啟了一場“頭腦風暴”。從深度剖析新質生產力內涵到培育高質量發展動能,從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企業到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專家學者們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氣氛十分熱烈。我蘇了解到,江蘇發展高層論壇成立于1997年,每次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討,已逐漸發展成為省委、省政府政策咨詢的重要智庫平臺。對于專家學者們的前瞻思考、真知灼見,信長星予以稱贊,希望大家繼續深化研究,形成更多高質量成果。信長星指出,新質生產力是以新科技革命為先導、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新產業形態為支撐的生產力形態,江蘇有責任、有基礎、有動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江蘇將更大力度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這一周,全省高質量發展捷報頻傳。江蘇“獨角獸”企業的最新評估結果出爐,2023年全省共計50家獨角獸企業、311家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同比實現大幅增長,這得益于江蘇近年來構建起的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支持體系,同時也表明了江蘇創新環境之優渥,創新活力之旺盛,創新動能之強勁;本周,蘇州市城區人口邁過500萬門檻,正式晉升為全國特大城市,成為省內除南京之外的第二個特大城市。這一“升級”將讓蘇州在交通建設、產業布局等各個方面上享受國家特大城市的政策紅利,為城市發展集聚更多優質資源。
已經出爐的前10月成績單令人提氣振奮,數據折射出江蘇經濟的韌性活力,也蘊藏著江蘇兒女辛勤奮斗的汗水。今年還剩最后一個多月時間,讓我們緊盯年度目標任務,全力以赴加壓奮進,打好收官之戰!
?。▉碓矗涸u新而論微信公眾號 記者/王敏 郭藝 黃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