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蘇青聯合報道·江蘇站 |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這片“試驗田”值得“被選擇”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我國在長三角重點打造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各區域資源豐富、發展活躍、創新能力強、輻射能力強的引領前沿板塊,更為全國輸送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

記者近日前往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雙區合一”的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感受江蘇的“開放圖景”。

【現場探訪】

11月14日上午,從南京城區出發,驅車沿江底隧道穿江而過,一片新城躍然眼前。這里的建筑物形態各異,特別是江邊一個圓形建筑,與自然江景和現代城市融為一體,這是采訪組的第一站——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

“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現代金融等產業。”講解員一一介紹自貿區發展情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上半年,南京片區所在江北新區新增注冊企業同比增長36%,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23%。

一個走在改革前沿的試驗片區,究竟有怎樣的吸引力?又有哪些創新舉措?帶著疑問,記者繼續探訪——

與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相連的是江北新區市民中心。剛有人走進服務大廳,就有工作人員上前詢問辦理什么業務,隨后引導其到對應窗口辦理。

在國際人才服務中心窗口,幾位外國友人剛辦完業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京片區通過整合窗口、流程,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許可一窗一站式聯動辦理,兩證同時領取,同時審批時限由兩證2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

不僅如此,南京片區不斷加快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比如,首創全國“海外倉離境融”服務模式,海外倉出口企業貿易融資3個工作日即可到賬;推行“保稅倉庫出入庫全鏈數字監管新模式”,出入庫審批時間由3個工作日縮短至半小時;推進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成為外貿新增長點……目前,南京片區累計形成近200項制度創新成果,用一批改革創新舉措打開開放新格局。

在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透過參觀通道的玻璃墻,可以看到布滿存儲器的機房。這里存儲了江蘇3萬余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涵蓋全省人口的健康檔案。

在該平臺的實驗室樓層,一批身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實驗。平臺工作人員劉植花介紹,“我們這里建設有基因測序中心、大數據中心、質譜檢測中心、新藥檢測中心、基因與細胞實驗室等,能滿足服務生物醫藥企業研發鏈條上的全部需求。”

服務支撐給產業發展帶來動力。劉植花說,該平臺牽頭成立生命健康產業科學儀器共享服務聯盟,吸納22家企業、科研機構、技術平臺加入,累計為長三角區域生命健康企業提供智能化線上預約服務4000余批次,減少固定資產投入近百億元。

長三角地區是全國生物醫藥產業高地,貢獻了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約30%的產值,記者透過南京片區一個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看到江蘇發展醫藥產業的信心。

在園區內,這樣的服務載體還有很多。驅車幾分鐘,就來到國家集成電路芯火平臺。“我們平臺圍繞芯片所需的公共技術、人才培養、芯機聯動構建專業化服務。”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介紹,該平臺已累計提供技術服務2.1萬余次,支持項目研發600余個,服務額近5億元,助力4200余位高端人才集聚江北新區,為產業鏈企業提供全要素服務。

據介紹,南京江北新區自2015年設立以來,已集聚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600余家,“芯片之城”初具雛形。

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不斷放大“溢出”效應,實現“試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務全省、貢獻全國”的目標。看著一幕幕開放、包容、高效的改革場景,聽著一項項大刀闊斧敢為人先的改革舉措,記者也有了答案:好的服務機制引來“金鳳凰”,開放的胸懷更能讓“鳳凰”駐足,多項首創性制度創新成果和服務平臺建設,正是江蘇自貿區把握開放新機遇的最佳詮釋,這里值得被選擇!

【新聞縱深】

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獲批4年,累計形成近20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63項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生物醫藥集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正是在全國推廣的成果之一。

讓制度創新的紅利轉變為產業發展的動力,這是開放南京的生動一角。作為全省唯一疊加“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兩大國家開放戰略的城市,開放南京勢頭正勁——近3年外貿進出口連續邁上5000億元、6000億元臺階;實際使用外資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對外承包工程規模連續11年穩居全省第一。

無論是通達全球、貨暢四海的對外貿易,還是牽手全球、磁吸外資,在江蘇經濟版圖上,內聯外暢的“開放優勢”始終是其發展的不變基因。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也是江蘇發展的亮眼底色。近年來,江蘇人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攻堅克難,江蘇對外貿易量質齊升、雙向投資合作穩中提質,一系列對外開放新高地拔地而起,一塊塊制度“試驗田”變成“高產田”,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眼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國內外貿形勢嚴峻。開放大省江蘇如何穩定市場預期,逆風而行?

拓資源、優市場,高質量“引進來”、強有力“走出去”……今年以來,江蘇承壓而行,出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14條措施”,在開展“百展萬企拓市場”行動的同時,推進全省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創新發展,大大拓寬企業市場渠道,為開放發展破除“藩籬”。同時,應對全球需求走弱的壓力,求新求變,構筑新優勢、積攢新動能——功能性機構、全球總部、聯合研發等成為外資奔赴江蘇新的關鍵詞。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外貿進出口3.83萬億元,同比雖下降6.5%,但降幅較前8個月收窄0.7個百分點。從環比看,9月份江蘇外貿進出口4681.3億元,同比降幅收窄至1.1%,環比增長5.1%,外貿進出口規模連續5個月實現環比增長,彰顯出開放大省的經濟韌性。

“我們將牢記‘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總目標和‘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有效發揮重大戰略疊加、產業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大、開放程度高等優勢,聚焦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將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更大力度穩外貿穩外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立足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全面開放、高水平開放、共贏開放等“五個開放”,江蘇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對外開放,不斷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由開放大省邁向開放強省。

【記者觀察】

今天的中國,以開放的胸懷主動敞開大門,擁抱發展新機遇。開放的基礎在于祖國的強盛,經濟大省江蘇對外開放發展具有先天優勢,為實現更高質量對外開放,江蘇人敢為人先,在更高起點上開創變革,成果值得肯定,經驗值得吸收。

江蘇自貿區把制度創新核心任務與重點產業發展、開放功能培育、創新要素集聚結合起來,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特別是立足產業需求、聚焦自由便利、完善創新生態,一項項“紅利”使得江蘇成為各國優秀企業和人才無法拒絕的目的地,自由貿易區也成為助推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青海作為古絲綢南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搶抓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幾年間,填補了多項對外貿易的空白,貿易“朋友圈”越擴越大。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也成為蘇青兩地加強開放協作的新舞臺。

青海日報記者 羋嶠 張多鈞

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記者 付奇 許雯斐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