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融合發展,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鮮明特色。于企業發展而言,“智改數轉”已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發展的“必修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近年來,江蘇如東以“智改數轉”為抓手,積極傳導數字化轉型理念,突出項目建設、促進企業數字化水平提升,圍繞產業需求、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用,推動企業上云、推廣行業5G場景研發應用,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為企業轉型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以點帶面 釋放“雁陣效應”
走進如東聯億機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幾十臺機器同時運轉,一個個電容器外殼從高速運轉的機器里“吐”出,全年總生產能力可達460億只,而偌大的廠區內生產工人卻寥寥可數。“我們自主研發了ERP和MES系統,可以通過系統將客戶訂單智能轉排產,設備數據實時傳輸,有力提升了產品的精度,減少了人力的需求。”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毅駿介紹。
在南通恒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AGV智能機器人在員工指令操控下,將一批批成品手套芯有序入庫,大屏上清晰地顯示著機器人的位置以及轉運貨物的相關信息等。企業生產車間通過引入先進的ERP、MES等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了集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生產及質量檢驗于一體的生產設備全線自動化和制造環節高度智能化。
近年來,如東錨定數字經濟這條“新賽道”“主賽道”,精心打造示范標桿,圍繞優勢產業鏈鼓勵和支持鏈主企業開展基于智能化和數字化的創新應用,聯億機電、恒尚新材料、中天科技等一批制造業企業積極開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實現“智能排產”“智能生產”“智能自檢”“智能倉儲”等數字化應用,“智改數轉”為企業轉型升級插上了“數字化翅膀”。今年,中天寬帶成功申報為省級標桿工廠。截至目前,如東縣共有7家省級智能工廠、18家省級智能車間 ,33家市級智能車間,79家星級上云企業,引領帶動更多企業深耕數字沃土,開辟“智改數轉”典型場景應用“試驗場”。
儲才育才 助力“智改數轉”
企業是實施“智改數轉”的主體,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能有效激活科技創新資源,充分發揮企業“出題人”和“閱卷人”作用,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創新主體“同題共答”,為“智改數轉”提供智力支撐。
南通科順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建筑防水材料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以加強產學研合作,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主要產品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提升產品粘結強度、抗穿刺強度、防水性等性能,在建筑防水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今年9月,江蘇東抗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建設“中國農業大學——東抗生物活性分子智能篩選與創制聯合實驗室”,雙方將通過聯合實驗室,發揮校企優勢,推動生物醫藥功能分子原料的高效篩選與創制,形成具有源頭性領先優勢的科技成果,推動學校相關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落地和公司創新水平的提高。“僅僅靠企業自身力量去實現技術突破是不夠的,眼下市場競爭激烈,及早布局‘產學研’合作,實現‘1+1>2’的優勢,對提升企業自身自主創新水平,搭建人才網絡,攻克關鍵技術意義重大,也刻不容緩”,公司副總經理孫昌榮表示。
“十四五”以來,如東縣持續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牽線恒輝安防與北京化工大學張立群院士合作,成功認定省綠色彈性體材料產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截止目前,全縣累計招引科創項目200多個,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14家,到今年底總量將達到280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00多個。
診斷服務 激發“一池春水”
建設“智改數轉”生態,不僅需要企業牽頭,更需要政府助力。
“智改數轉”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小企業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成本太高。面對企業存在的轉型成本顧慮、轉型收益不明、轉型能力不足、轉型路徑不清等問題,如東縣去年啟動免費診斷服務,通過走訪調研,精準把脈企業需求,為企業“智改數轉”明確路徑和方向,真正做到讓企業“敢轉”“愿轉”“會轉”。計劃明年實現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診斷全覆蓋。
“診斷方案以及分享的標桿案例讓我們意識到立洋與行業標桿的差距,認識到‘智改數轉’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性的道路,但也是提升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南通立洋化學有限公司在去年9月接受了診斷服務,生產部部長桂敬好告訴記者,診斷過程中,專家對標智能工廠認定條件,針對立洋比較薄弱的“信息系統”“數據管理與應用”“能源管控”及“倉儲物流”等模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并制定了5年中長期的“三步走”方案。“這樣的診斷服務專業又及時,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堅定了發展信心”,桂敬好說。
今年4月份,如東縣出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其中11條、12條進一步完善了軟件補貼以及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星級上云企業、管理體系貫標、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等榮譽類獎補,以政策“加碼”,助力企業搶搭“數字快車”。乘“數”而上,踏歌奮進,從“制造”到“智造”,從“制變”到“質變”,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新興產業聚合裂變,如今,以奮進之姿奔跑在高質量發展跑道上的如東,正積蓄一往無前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