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得益于鎮江市種植業高質量發展,良種稻米的“占比”越來越高,稻米的品質和口感也發生了蛻變升級,市民紛紛表示“煮出來的大米越來越好吃了!”如今,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鎮江市句容寶華的倉頭村又“新鮮出爐”了優質新米。
走進合作社的稻米加工現場,新稻的芬芳,混合著淡淡的泥土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一排排整齊的大米加工設備正快速地運行著,一袋袋新收割的稻谷被精心挑選出來,送入清潔、拋光、篩選等一道道工序變成晶瑩剔透的大米。合作社的水泥平臺前,圍滿了不少前來選購新米的市民。
今年倉頭村1200畝水稻,全都是南粳46、南粳5055等這類市場認可度高的優質食味米。價格每斤能比普通大米多出1毛左右,按照畝產600斤計算,就能增收60元一畝。
據了解,2012年,倉頭村組建強民稻米合作社,合作社以“村支部+合作社+基地”為模式,積極拓寬稻米種植服務領域,提升服務種植戶的水平,不僅使合作社本身得到發展壯大,也形成了經營組織化、裝備現代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產業特色化的稻米種植產業模式。
強民稻米專業合作社內檢員王經緯說:“我們這里的糧食加工中心,今年新加了一臺大米篩選機,在拋光,還有三級篩選方面,質量能達到一級標準。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植保,統一收割,統一認證,統一銷售,確保大米生產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最起碼能達到一級標準,增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可以把農戶的田地收攏過來,在統一銷售的基礎上給他們爭取更多的收益。”
通過規范和服務,合作社輻射1700戶農戶,推廣服務面積超萬畝,打響了優質大米的金字招牌,也帶動了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與此同時,倉頭村還注重品牌建設,注冊了“五谷青”農產品商標,其出產的生態大米先后通過了國家農產品無公害認證,獲得“鎮江好大米 ”“江蘇好大米”的稱號。
倉頭村黨總支書記趙賢財說:“我們的組織模式就是黨支部加合作社加基地的組織形式,稻米品牌和南京大學共建,在品牌質量上、技術上有很大地提升,提高了市場占有率。我們主要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南京各大超市以及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