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紀念活動,表達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開創未來的共同心聲。
12月11日下午,遼沈地區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86周年公祭在沈陽舉行,儀式上,民警代表為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敬獻花籃,全體與會人員共同宣誓“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維護和平、振興中華”。
中國甲午戰爭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展騰說:“南京大屠殺不光是南京的悲哀,我們舉辦活動也是為了南北共祭遇難同胞,引導青少年朋友以史為鑒、珍惜和平。”
在江蘇,多項主題紀念活動也正在同步展開。連日來,由南京市委網信辦、南京市教育局等部門主辦的2023“紫金草行動”走進多家中小學、高校、企業,通過家史征集、叢葬地尋訪、系列公開課、故事分享會等多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大家心中種下和平種子。
金陵中學溧水分校學生李律瞳說:“通過影像資料,我看到了以前南京大屠殺時那些慘絕人寰的殺戮,還有難民流離失所,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和平的重要性。”
12月8日和9日,大型舞臺音樂組歌《和平的祈愿》演唱會在南京舉行。9位國家一級詞作家、曲作家,把以史為鑒、和平發展、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宏大主題融入歌詞,把人類熱愛和平的向往與心聲化為旋律,用歌聲表達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和平的祈愿》組歌歌詞主創、軍旅作家葛遜說:“創作組歌的初衷,就是要對逝者緬懷告慰。另外要有歷史的時代擔當,要歌唱和平、捍衛和平,讓和平的薪火世代相傳,照亮世界。”
這兩天,鎮江、鹽城等地群眾也自發在烈士陵園、學校和社區舉行紀念活動,或默哀或朗誦《和平宣言》,緬懷罹難同胞,祈愿和平。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奉銘 康健 王鵬 劉堃 楊國 程蕓 董雯 南京臺 鎮江臺 大豐臺 遼寧臺 編輯/趙黎靜)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