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之一。今年以來,各類展會在線下全面復展,各地辦展參展熱情高漲。會展“熱”,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融融暖意和強大韌性。據省會議展覽業協會統計,今年前10個月,江蘇共計舉辦會展活動524場,是去年全年的兩倍。作為展會大省的江蘇,該如何提升辦展水平和能級,在激烈競爭中“展”翅高飛,來看今天的時空觀察。
【聚焦產業特色 持續打造會展優勢品牌】
江蘇臺記者尹美又:“為期4天的2023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閉幕了。探討行業熱點、集納前沿技術、促進產業合作,此次大會成果豐碩。立足江蘇、面向世界,經過8年精心打造,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正越辦越好。”
此次世界智能制造大會,規模、能級、展品數量,均創歷屆之最。越來越強的號召力,一方面源于江蘇的主場吸引力。另一方面,展會本身也在不斷升級,在展示新技術、新產品、新趨勢的同時,也推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簽約,投資總額達1231.7億元,讓參展商們收獲滿滿。
江蘇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福存說:“這些年通過參加智能制造大會,也了解了行業比較前沿的一些技術,也形成了很多合作的機會,基本上每一屆大會結束后,都會有十幾家廠商跟我們建立鏈接。”
隨著線下展覽的逐步恢復,今年以來,江蘇各地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展會。無錫的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南京的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常州的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暨國際工業裝備博覽會,蘇州的全球人工智能產品博覽會等都辦得有聲有色,從數量到展覽面積再到規格水平都呈現出拔節向上的強勁態勢。
【培育豐厚土壤 提升會展能級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小而美”的中小展會也在蓬勃復蘇。進入年末,位于南京玄武湖畔的新莊國展中心,食品展、茶博會、房車展等特色主題展會接踵而至,人流如織、商流如潮。
俄羅斯拉德米爾貿易公司工作人員瑪蒂娜說:“江蘇市場非常大,所以我們經常參加展會。”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董事長陳曉東說:“國展中心除了展會之外,一邊辦展會,一邊引進了一些商業旅游業態,利用展會的人流量再帶動商業旅游。白天辦展會,夜晚潮消費,在玄武湖畔也打造了一個小而美的會展旅游綜合體。”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經濟貿易系教授馬野青說:“江蘇實體經濟發達,進出口和內需市場廣闊,具備會展經濟發展的豐厚土壤。通過全省一盤棋來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省會展品牌,并鼓勵各地根據自身產業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全國性、區域性會展業務,避免同質競爭,確保會展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尹美又 陳忠耀 羅聰懿 亓晨 俞銘義 楊國 帥瑩 任龍祥 常州臺 蘇州臺 南京臺 編輯/趙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