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12月8日,江蘇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公布2023年度江蘇省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名單。為更好總結經驗,推廣典型,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開展了“走街串巷 看城市更新”主題新聞行動,邀請記者了解各地通過實施城市更新破解“城市病”的有效路徑,感受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次集中采訪活動走進試點名單中的常州斜橋巷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常州鐘樓區陳渡片區有機更新和無錫市濱湖區稻香片區改造項目、無錫濱湖工業園“工業上樓”項目。
在無錫市濱湖區金桂路與胡埭路交叉口一側,占地面積約2.55萬平方米的湖濱工業園即將更新升級,與原先的布局不同,更新之后這里將實現“工業上樓”,工業園的名字也隨之改為“聚芯源創產業園”。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空間和產業升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工業4.0和數字化浪潮席卷而來,“工業上樓”成為城市更新中一種既有特色又可推廣的高效發展模式。
聚芯源創產業園效果圖
“工業上樓”不同于在傳統單層廠房進行生產的空間模式,而是一種在高密度園區的高層樓宇中進行生產、研發、設計、辦公的新型工業載體發展模式,具備相近行業高通用性、高集約性的特點。聚芯源創產業園地處濱湖區最主要的工業板塊胡埭鎮,周邊低效產業量大面廣,但由于產業集中、人力資源成熟,部分龍頭企業有較強落戶意愿,亟需與企業生產規模相匹配的生產空間。項目借助城市更新契機,從城市產業空間的角度出發,將“歸土思維”與“工信思維”相結合,充分順應產業定位,滿足產業人才對配套服務的多元化需求,為入園企業提供可靠的軟硬件支撐。
12月8日,在聚芯源創產業園現場,記者看到吊裝機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產業園的一角還存在著未拆除的老式廠房,建成后兩組8層大廠房和一棟20層的現代化配套用房將替代這些多為一二層的老廠房。在原有的單一工業用地中,增加了研發、行政辦公、展示和生活配套設施等混合用途。工業園按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有光伏屋面、垂直綠化和生態綠軸等,建成后容積率將由1.0左右提升至4.0。計劃落戶韓國特西氪、鎧屹智能裝備等龍頭企業,打造中韓集成電路產業園,預計達效后,可新增年產值30億元以上,新增年稅收2億元以上。
施工現場更新改造項目展板
今年年初,濱湖區住建部門率先出臺了《濱湖區“工業上樓”建筑設計指南(試行)》,無錫市住建局針對全市范圍出臺了《“工業上樓”設計指南》,相關板塊成立“工業上樓”工作專班,無錫市正在更高質量地開展低效用地提質的城市更新行動。無錫濱湖區蠡園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寅旭介紹,“工業上樓”本質上是為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物理空間上化解“上樓”難題,從運營服務上滿足企業基本生產所需。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制造業對樓宇的層高、承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區現有的載體只能引入裝配、加工、組裝零部件等輕型制造企業的需求,難以滿足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因此打造“工業上樓”新模式迫在眉睫。“我們現在在建的聚芯源創產業園項目,正是向空中求發展、向空間要效益,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個性化定制工業上樓的標桿項目。”蔚創科技公司主管鮑先生站在還未完工的場地,規劃著公司的布局,他告訴記者,在這里集成電路裝配、測試、研發可一站式解決,而且這里的廠房是無塵車間,人才配套更是完善,所以他們寧愿等上一段時間也決定在此安家落戶。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劉艷元 通訊員 童心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