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10個關于歷史與和平的瞬間

2023年12月13日,南京,陰。

數百面寫有“國家公祭”大字的黑幡在風中獵獵作響,凄厲的警報再一次于耳畔長鳴。我們迎來了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志不忘?!敝蓺馕疵搮s又鏗鏘有力的誦讀聲響徹廣場,三千羽白鴿乘著和平鐘聲振翅遠方,國行公祭,祀我國殤。

撰寫《和平宣言》的詩人馮亦同曾說:“如果一年中可以有一天給予一個城市,我要說:12月13日屬于南京!”在屬于南京的這一天,在充滿悲傷和哀思的12月,我們收集起10個瞬間,10個關于歷史與和平的瞬間。

(1)默哀



上午10點01分,尖銳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城上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集會廣場上人群肅立,低頭默哀;公共場合的行人駐足,汽車、火車、輪渡也紛紛鳴笛哀泣,共同悼念喪生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無辜同胞。

1分鐘,60秒。指針無聲劃過了充滿血淚的苦難、槍口刺刀前的勇敢、傾其一生的追尋和接力訴說的傳承。2018年,“默哀一分鐘”被明確寫入法規(guī),以立法的形式記錄下全體中國人對事實真相的尊重,對罹難同胞的告慰。

駐足、靜默、鳴笛,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人們不會忘記遇難同胞,同樣不會忘記歷史給予的警醒。當時間的指針走滿一圈,默哀畢,追思仍續(xù)。

(2)誦讀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公祭儀式現場,86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身著統(tǒng)一服裝,誦讀《和平宣言》。誦讀聲里,既有古都南京慘遭擄掠的歷史,也有國人奮發(fā)圖強的魄力,更有守護和平的吶喊。

作為領誦者之一的仇乙翔,早在小學時就跟家人來紀念館參觀。“萬人坑”的殘酷真相、展陳的黑白相片、遇難同胞的森森白骨,都給了年幼的仇乙翔極大震撼。那種震撼,摻雜著對血腥死亡的畏懼,也包裹著對家國同胞強烈的痛惜。后來,隨著家人工作的調動,仇乙翔來到南京學習生活,飽經滄桑的古城也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皩ξ襾碚f,來到國家公祭儀式現場誦讀,以這樣的方式銘記歷史,很有意義?!?/p>

受人欺辱的至暗時刻不再,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們終將見證和平與美好的未來。

(3)鐘鳴



公祭儀式的最后一項議程,6名來自工、農、兵、科、學、企屆的代表撞響和平大鐘。每一記撞擊,渾厚、莊重的鐘聲久久回蕩。隨即,3000羽白鴿飛向遠方,帶去對遇難同胞的無限哀思與對世界和平的永恒希冀。

“撞鐘是一個神圣又莊嚴的時刻,能作為撞鐘者參與國家公祭日,我感到很激動?!北憋L凜冽,美籍華人魯照寧說。近20年里,他已向紀念館捐贈了超過2600件的史料。持續(xù)不斷的捐贈背后,藏著魯照寧對二爺爺魯葆寅的思念:1937年,攻入南京的侵華日軍大肆屠戮,魯葆寅喪生在日寇槍下。

為了告慰親人和30萬遇難同胞,魯照寧在國外積極搜尋相關史料,侵華日軍的軍人手牒、刊登日軍占領南京后狀況的《紐約時報》原件、日本人撰寫的南京大屠殺題材書籍等一批珍貴資料陸續(xù)走入展館,成為歷史的有力證據。

(4)駐足



“他們長眠于罪孽的炮火,我們誕生于繁華的煙火”“歷史不會遺忘,吾輩更當自強”“以史為鑒,珍愛和平”……12月以來,南京地鐵在多個站點設置“和平許愿墻”。許愿墻上,深淺不一的紫金草和展翅飛翔的和平鴿排布其間,等待每一個人的駐足。

路過的乘客和特意趕來的市民,認真寫下對遇難同胞的哀思和對和平生活的期許。在這些或稚嫩或成熟的筆跡背后,是一個個提筆凝思的瞬間,他們傷感于這座曾滿目瘡痍的古城,亦將一切與美好相關的詞語贈予她,對她的未來充滿期待。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令更多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7歲的陳爺爺特意趕到云錦路地鐵站,鄭重地留下和平寄語。自2016年設置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愿墻”群眾簽名悼念活動開始,8年間已經有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抗戰(zhàn)老兵、大中小學生、國際友人、外地游客和南京市民在內的數十萬名群眾寫下對和平的祈愿,共筑和平之城。

(5)“碑文”



初冬的“哭墻”前,有無盡的哀思。公祭日前夕,紀念館家祭活動現場,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拿起黑筆,為遇難親人描新?!跋氖绶?、夏淑蘭、夏淑芬……”一筆一劃,灰色石墻上的墨痕愈發(fā)清晰。

“我歲數大了,不知道以后還能不能來看你們了。”夏淑琴面對“哭墻”低喃,似遺憾,似嘆息。寒風中,年近百歲的老人用雙眼一遍遍描摹至親的姓名,久久不愿離去。

她的家,一半在身邊,一半在墻上。

這面立于紀念館南側的遇難者名單墻俗稱“哭墻”,1995年初剛設立時,墻上刻有3000個姓名,象征被日軍屠殺的30萬同胞。28年來,隨著史料考證、研究不斷深入,“哭墻”經歷數次增刻,姓名已增至10665個,長度增加約一倍。

10665個姓名,是遇難同胞共同的碑文,悼念每一個曾幸福美滿的家庭,祭奠每一段曾鮮活燦爛的人生。對歷史的打撈沒有結束,“哭墻”還將繼續(xù)延伸,直到每位遇難同胞都刻上名字。

(6)傳承



歷史的年輪繞過86圈,曾經的親歷者,正逐漸走向凋零。紀念館照片墻上的面孔一次次由明轉暗,如今僅有38盞代表幸存者的燈在黑暗里閃著微光,但沉痛的歷史永遠不因歲月流逝而被遺忘。

“我要延續(xù)父親走過的路,把這段歷史記憶傳承下去?!睂δ暇┐笸罋⑿掖嬲吆蟠瘌P瑾來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他首次以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的身份參加公祭儀式?!敖衲?月,我父親葛道榮因病離世,往年我都是陪著他來的?!睆纳鲜兰o80年代開始,他和弟弟葛鳳亮陪同父親傳播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累計參與200多場集會交流和證言宣講。父親的離世沒有中斷他傳承記憶的腳步,他將帶著父親臨終前的愿望走下去,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記住這段歷史。

“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p>

時至今日,燕子磯江畔濤聲嗚咽,留著彈痕和硝灰的城門無聲控訴,泣著血淚的證言仍在古城上空盤旋。從覆滅到重生,枯眼望不盡的長夜催生出向死而生的信念;從親歷到傳承,一代又一代人將自己變作不可撼動的歷史證人。截至目前,已有先后兩批共23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接過“記憶傳承人”證書,代替祖輩站上歷史的坐標軸,標記1937年的南京。

(7)尋證



不只是幸存者及其后代,越來越的人正為講述歷史真相而不懈奔走。

“下關附近有很多‘殘死’的中國士兵?!薄昂苓z憾發(fā)生了大量搶劫、強奸、強闖民宅的事件?!薄叭哲婈J入各國大使館(部分例外)、民宅、學校,行徑野蠻不堪。”這些內容均來自日本上海派遣軍報道部、華中方面軍特務部木村中佐的《從軍日志》,為紀念館最新收集的文物史料之一。

自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紀念館新增860件(套)文物,截至目前,紀念館各類藏品總量已達19.3萬件(套)。

文物征集的背后,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身影:日本友人大東仁,數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日本各大舊書店、二手市場,收集超過4500份南京大屠殺罪證并捐贈給紀念館;歷史學者張連紅帶著團隊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中尋覓,積極把學術成果外譯,將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真相傳遞給世界;南京民間抗日戰(zhàn)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全身心投入南京民間記憶打撈工作,用近6000件抗戰(zhàn)文物史料警示后人銘記歷史……

無論是南京城內萬人坑的皚皚白骨、幸存者身上的累累傷痕,還是一張張觸目驚心的資料照片、一篇篇客觀翔實的研究論文,都無可辯駁地揭示了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南京人民不會忘記,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都不會忘記。

(8)講述



歷史以證物為形,亦以書籍為容器。

12月6日,紀念館聯合各界在南京舉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2023年度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新書發(fā)布會”,集中推介近年來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和國家公祭主題的10余本新增出版物。以字為媒、以文為鏡,它們共同講述南京記憶。

“幸存者的照片、證言歷歷在目,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與這些幸存者對話,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望?!闭驹凇稌r間證人》影像集前,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李黎說,該書收錄了南京籍攝影藝術家速加拍攝的8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肖像、證言及攝影手記,以克制的圖像尺幅和書頁留白實現悲憤和希望之間的藝術平衡,以幸存者指紋和幸存者后代的書法凸顯史證的鮮活和時間的痕跡。

從首個國家公祭日至今,幾乎每年都有南京大屠殺史最新研究著作及有關書籍集中發(fā)布。當遠去的歷史凝于筆墨,當耳畔的證言印刻在紙張之間,真相以另一種形式接力講述。

(9)聆聽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高山去世那年,他的兒子李真銘加入了紀念館紫金草志愿服務隊,為參觀者、中小學生做志愿講解。在館中,他講得最多的是“和平來之不易”。

“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已經是第十個公祭日了。”李真銘依然記得陪父親參加首個國家公祭日的情景,記得老人一次次潤濕的眼睛。“父親總說,講述這段歷史,不是為了讓后人記住仇恨,而是要記住落后就要挨打,要記住和平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p>

李真銘自知個人力量有限,但他相信聆聽之后的凝聚之力?!拔抑v給10個人聽,也許他們就會講給100個人聽?!?/p>

烽煙盡處,這座建于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之上的紀念館開始無聲講述,記憶的力量在聆聽間傳遞。自首個國家公祭日舉行以來,紀念館年均參觀人數保持在百萬以上;兩萬余名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紫金草志愿者在此匯聚,為歷史與和平發(fā)聲;23所國際高中及職業(yè)高中國際班的6000多名準留學生接受“行前一課”,成為和平種子的傳播者……我們將屠城之殤融入民族血脈,在回溯苦難中呼喚和平與大愛,在一次次講述與聆聽中向世界告愿:讓孩童不再哭泣,讓悲劇不再重演,讓戰(zhàn)爭遠離人類,讓和平永駐人間。

(10)愿景



再次回到公祭儀式現場,人群中有這樣一幕: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站在方陣左側,時不時隔著人潮向中間望去,那里坐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劉民生和艾義英。“看到他們都很健康,擔心的情緒消失了?!?/p>

在松岡環(huán)沒能來到中國的4年里,她陸續(xù)收到幸存者離世的消息,深感遺憾的同時,也愈發(fā)體會到時間的緊迫性。1988年至今,松岡環(huán)往返南京和日本百余次,追訪300余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追查250余位參與過侵華戰(zhàn)爭的日本老兵,將他們的證言出版成書、制作成紀錄片,將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呈現給世人。

“讓南京大屠殺及相關歷史準確地寫進日本孩子的教科書,是我30多年堅持調查的最終目的?!彼f。

像松岡環(huán)一樣的國際友好人士,正在逐漸增多。與南京同頻的他們,在世界各地匯聚正義之聲。從2014年到2022年,從零星數個僑社團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共160多個僑社團,在世界各地組織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的人越來越多,南京大屠殺歷史正被越來越多的海外當地主流民眾所知曉。

回望來時路,從人類“黑極”邁向和平高地,我們步履鏗鏘: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2016年,重點智庫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成立;2017年,南京成為全國首座、全球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2018年,《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捷克開幕……從個人記憶、家族記憶,到國家記憶、世界記憶,我們構筑出堅不可摧的記憶共同體,凝聚起共同的愿景,徹底遠離戰(zhàn)爭,世代捍衛(wèi)和平。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八十六載,青史昭彰。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無數中華兒女毅然投身全民抗戰(zhàn)的洪流,凝聚出血戰(zhàn)到底的偉大力量,開啟從沉淪到覺醒的歷史轉折。穿過戰(zhàn)爭的硝煙,歷史大勢浩蕩向前,“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是永遠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這些瞬間里,我們哀悼,我們銘記,我們不忘1937年的南京,我們期待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紀念館上空,和平鴿久久盤旋……

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 喻婷/文 費念渠 萬程鵬/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