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從長三角看改革開放丨浦東“800壯士”之一:我見證了“金融領頭羊”的誕生

【編者按】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一路走來,長三角地區始終引領改革風氣,勇擔開路先鋒,保持著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朝氣和銳氣,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樹立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

荔枝新聞尋訪多位“探路先行”的親歷者,從長三角看改革開放,通過他們個體故事與時代發展的交融,感受改革浪潮,聆聽奮斗回響。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3周年。2021年,浦東新區被中央賦予“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桿、全球資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擴大國內需求的典范引領、現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樣板”五大戰略定位。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鏈接全球的國際大都市,要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

33年來,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浦東“顏值”煥新的背后,離不開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的支撐。浦東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道路、通訊、水、電、煤、燃氣等基礎設施工程,持續推動城市建設走向縱深。從以農業為主的區域到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浦東向世界展示了“浦東速度”和“浦東奇跡”。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此后,第一批人員投身浦東開發開放的事業中,他們也被稱為浦東“800壯士”。原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區政協副主席邵煜棟,原浦東新區運管署黨委書記、區城建局辦公室副主任潘阿虎都是浦東“800壯士”中的一員。

作為浦東“老開發”,他們是浦東的建設者、見證者,也是記錄者。邵煜棟、潘阿虎都曾編寫過多本介紹浦東開發的書作,記錄下許多浦東開發開放的珍貴故事。邵煜棟是《浦東奇跡》的作者之一,該書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潘阿虎是《浦東之路》(2000年)的總撰稿人,這一32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是第一本全景式反映浦東開發開放的長篇報告文學。如今,他們依舊心系浦東發展,關心浦東的點滴變化早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從“爛泥渡”變身“金融領頭羊”

“現在的銀城路原來叫爛泥渡路,都是爛泥塘。第一次說這個地方建金融中心,人家都搖頭不相信的。現在做成了,中國人的奇跡就這樣發生的。”邵煜棟介紹說,最初的精心規劃為陸家嘴快速成長并發展成如今的金融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發前的“爛泥渡路”

陸家嘴中心地區(俗稱“小陸家嘴”)的規劃是浦東“規劃先行”的典型案例,也是新中國規劃史上第一次嘗試借助國際智慧編制的規劃。“當時進行了國際規劃競賽,召開了兩次國際研討會。中、英、法、意、日五國建筑與規劃師都拿出了各有特色的模型。最后充分吸收各個方案的先進理念,形成了超前的、一流的、又符合上海實際的規劃。”

1995年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遷址浦東陸家嘴,這也標志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正式啟動。“如何搞點‘噱頭’,讓這件事真正產生影響力,我們動了不少腦筋的。”當時從事宣傳工作的邵煜棟介紹說,工作人員事先從農村買了一只小羊進行打扮,“用飄柔洗了兩遍,灑上香水,再穿上嬰兒的小襪子。”在遷址儀式上,浦東新區管委會送出的一只小羊成為活動現場的“明星”。這只小羊身上帶著“中國金融領頭羊”字樣,被90多位行長、300多位貴賓輪流抱起,引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法國《費加羅報》這樣寫道:“中國的領頭羊到了浦東。”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遷址儀式上的“金融領頭羊”

“領頭羊”帶動了一大批金融機構入駐。如今,面積31.78平方公里的陸家嘴金融城,云集了12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900多家“銀、證、保”持牌金融機構及其分、子公司,6000多家中外金融機構,金融業增加值約占全市50%。2022年,陸家嘴金融城經濟總量突破6300億元,經濟密度超過200億元/平方公里。

從“藥谷”邁向國際一流科學城

不同于陸家嘴“銀城路”這樣的路名,張江的許多路名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祖沖之路、郭守敬路、蔡倫路、牛頓路、愛迪生路……這些別具一格的路名與張江科學城的“科創”屬性相得益彰,彰顯著科學的人文韻味。



“祖沖之路”路牌

1992年7月28日,張江科學城的前身——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園。

“最初的四大開發區中,張江起步最晚,但后來居上。在張江,生物醫藥也絕對是一張閃亮的名片。而且在發展之初,張江和生物醫藥的緣分好像就已注定。”曾多次在張江進行采訪的潘阿虎回憶說,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成立之初,招商談判的辦公室曾設在童涵春藥廠樓上的一間閣樓里,張江開園的揭牌儀式也是在這家藥廠的場地舉行,儀式當天大家總能聞到縷縷中藥香味。

開園后的張江仍有大片農田。當世界知名制藥公司羅氏中國區前總經理威廉·凱樂第一次來到張江高科技園區時,甚至找不到一條像樣的路。但張江承諾,6個月把當時還是鄉間小路的龍東大道修好。1994年,隨著龍東大道重修,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上海羅氏制藥公司破土動工,標志著羅氏成為落地張江的第一家制藥外企。



張江航拍照片

從“藥谷”出發,張江走出了一條科創之路,活力四射。截至目前,張江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1900余家,外資研發機構逾180家,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近年來一直呈現高增長態勢。率先在海外獲批的國產創新藥、國際領先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國產大飛機C919……不少全國首次、全球首創的創新成果在這里亮相。

“打創新牌”是浦東一以貫之的。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浦東的創新與改革多點開花。

走過33年的路程,浦東依然保持著年輕的活力。改革開放是浦東最鮮明的特質,是融入浦東血脈的基因。走過33年的路程,浦東始終葆有再出發的勇氣與智慧。錨定目標,乘勢而上,浦東持續探索著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彰顯出勇立潮頭的時代風貌。

荔枝新聞記者/張紫珺 攝像/紀嘯宸 肖揚 剪輯/楊雨薇 包裝/周勝男 奚宇 何君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