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開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災難面前,我們從來不會孤軍奮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風雨同舟、守望相助”更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團結信念。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聞令而動、緊急馳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間救援隊以及專業醫療隊伍等多方救援力量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現場,全力開展救援工作;交通、消防、供電等相關部門爭分奪秒、連夜搶修,迅速恢復災區道路、電力、通訊、供暖等基礎設施,為抗震救災開辟生命通道;在通往地震災區的路上,一批又一批“逆行”的救援隊伍不僅為受災群眾點燃生的希望,同時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
患難與共,唯有真情最能溫暖人心。在突如其來的天災面前,每個獨立的個體都顯得分外渺小,但是當我們同舟共濟、心手相牽的時候,即便再微弱的光芒,都將匯聚成最明亮的火炬,照亮夜空、驅散嚴寒。甘肅臨街鋪面店主卡女士收留多位市民進店取暖;蘭州拉面店老板馬先生關閉店鋪連夜馳援,在甘肅震中大河鎮的安置點處支起拉面攤;蘭州小伙背著92歲的奶奶出門避險;甘肅老鄉拎著自家的餅塞給消防員;愛心捐贈團體將清真食品列入物資清單……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背后,是每一個華夏兒女內心深處的溫良,更是中華民族基因中應有的大愛和擔當。
積石成山,涓流成海,只要凝心聚力就能攻克每一道難關。在抗震救災過程中,低溫天氣、夜間環境等不利因素都會增加救援的難度,但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洪流和祖國的強大后盾為搶險救援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的社會組織、企業以及無數的愛心人士紛紛通過線上和線下救助通道捐款捐物貢獻力量,短短幾個小時內,捐款金額就超過了數億元,源源不斷的物資從五湖四海運往受災地區。在江蘇,省應急管理廳第一時間組織動員8支省級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和礦山救援隊做好救援準備,趕赴抗震救災一線;江蘇省慈善總會啟動馳援甘肅、青海省等地區抗震救災項目,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所募善款將全部用于災區群眾救助及災后重建工作。截至12月20日上午,來自江蘇無錫的第一批520萬元捐款和542萬元救援物資已移交到位。
“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地震可以摧毀房屋,卻不能摧毀中華民族的頑強意志,更無法撼動我們用大愛筑起的“鋼鐵長城”。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重建家園,擁抱更加燦爛的明天。(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