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江蘇“強省之要”。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重點要抓好的九項任務中,也包括“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省干部群眾紛紛表示,將緊扣省委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這一“強省之要”,堅持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以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重點,以現代化的農業為根基,拉長短板、再造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向新而行,
以科技創新引導產業創新
落實“強省之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科技創新是戰略引領。
“省委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相關部署,體現出對產業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志高表示,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牽引,加大對全省基礎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跟蹤研究力度,努力在推進科技強省、制造強省建設中貢獻更多力量。
“科技戰線將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光輝說,將推動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明年取得實質性突破、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服務保障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
協同創新的重要性愈發得到認同,路徑越闖越多——
區域協同的力度越來越大。南通市海門區正圍繞“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加快破題,區委書記郭曉敏介紹,海門將持續加強與上海臨港新片區、寶山、嘉定和蘇州昆山、太倉等地科教資源共享,大力推動科技創新。
科教協同、產學研協同持續深化。金陵石化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春生說,作為國企,金陵石化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數字賦能,著力提升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向“新”而行,各界紛紛表示將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
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做好創新支撐。“知識產權系統將努力為全省產業科技創新賦能增力。”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支蘇平表示,要重點做好推動知識產權法規落地落實、推動更高效率轉化利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提升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等工作,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更大支撐。
用好財稅“杠桿”,撬動創新活力。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湯志水表示,稅務部門將落實好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全力服務好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好企業個案特殊處理,全力營造一流的稅收營商環境。
先立后破,
落實優化結構這一核心任務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優化結構是核心任務。
產業結構調整,最能體現“立”“破”之間的發展邏輯。“我們將堅持先立后破、穩步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無錫市惠山區委書記吳建元說。無錫市梁溪區委書記朱剛表示,該區力爭“立”產業生態圈、“破”要素制約,推動智能裝備等10個產業生態圈形成百億規模。
如何鞏固江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再造新優勢?各地正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行動”——
傳統產業煥新是一項“時不我待”的系統性工程。灌云縣委書記蘇鋒說,明年灌云將聚焦“以大產業開篇之立,促小化工圍海之破”主題主線,重抓臨港、建鏈強鏈、統籌城鄉、守牢底線,力爭在助力打造連云港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上形成標志性成果,為全省大局多作貢獻。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今年,常州市金壇區動力電池產量延續快速增長態勢,面對新一輪行業整合洗牌,金壇區委書記陸秋明表示要保持發展定力,“明年金壇將繼續圍繞新能源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踏踏實實為頭部企業做好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務,鞏固好現有陣地。”
“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認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立足自力更生、加強國際合作、布局未來產業,繼續前瞻性布局推動量子芯片、堆疊技術等發展,力爭實現“換道超車”。
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產業新體系,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省藥品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豐說,江蘇醫藥產業資源多、研發能力強,同時化妝品產業位列全國前十,“藥”和“妝”結合增長空間大。他建議更多關注“美麗產業”發展、爭取打造“美麗產業”高地。
數實融合,
發揮數字賦能的關鍵助力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數字賦能是關鍵助力。
“我們將按照省委要求,把建設‘數實融合強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朱愛勛表示,將統籌推進做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篇“大文章”:持續打造新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爭創一批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和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力爭到2024年底,全省3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
“我們將更加注重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大全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蔡斌表示,公司將深化“智改數轉網聯”,持續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光伏利用規模和水平,同時通過智能工廠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更多企業加快轉型,推動產業數字化。
蘇州是我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最高的城市,數字產業化發展早、程度高。“吳中區將按照省委全會部署要求,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加速打造以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為依托的現代產業集群,持續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吳中區委書記丁立新說。
我省數字化轉型需求旺,服務供給能力也很強。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持續推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和數字化、服務化轉型。各界紛紛表示,要持續優化市場供給、拓展應用場景——
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二四研究所所長楊吟華介紹,該所將立足于核心技術產品領先、市場競爭機制完善的優勢,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經濟,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力爭在智能高端裝備領域取得新突破。
“我們將用好用足郵政快遞行業支持政策,突出創新賦能,持續拓展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場景。”省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波表示,要進一步延伸供應鏈服務鏈,更好推動快遞行業同農業、制造業等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