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每克售價可達2000元;
格林美鈷業生產電池正極前驅材料四氧化三鈷,出貨量位居全球前三;
湯臣科技定制的江門中微子試驗JUNO中心探測器用巨型有機玻璃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機玻璃球體;
……
以上企業均來自泰興經濟開發區,這座成立32年、占地不到60平方公里的熱土,擁有“世界500強、化工50強”投資企業19家,培育出了23個世界“單打冠軍”產品,2022年全區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140.8億元,連續11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前10強,2023年列第4位。
一座縣級市里的化工園區,為何能取得如此成績?
提起泰興拿下的“第一”,很多人或許會想到出奇制勝的“黃橋決戰”讓這座蘇中小城名揚天下,每年70多萬把提琴出口量打響東方“愛樂之城”的國際名號,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古銀杏群令中外游客心馳神往……當泰興市高質量發展關鍵詞凝練為“工業”時,“精細化工”還做到了“全國第一”:泰興經濟開發區的精細化工在全國化工園區中排名第一,全區化工產業精細化率達66%,化工產業關聯度高達78%,正聚力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產業基地。
選擇發展精細化工,還要從泰興自身的資源稟賦說起。對于坐擁長江黃金水道且缺乏石油煤炭等資源的泰興來說,發展大吞吐量、大用水量的鹽(氯堿)化工是最佳選擇。再加上鄉鎮企業的集聚發展需求,全國最早的專業性精細化工園區之一泰興經濟開發區順勢成立。
作為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精細化工旨在通過復雜精細的工藝技術,生產出性能優異、附加值高、質量穩定的精細化學品。基于這樣的特點,泰興經濟開發區落下的第一手棋,即推動產業串“珠”成“鏈”、形成“橫向耦合、縱向延伸”的特色產業“鏈群”。
在園區企業新浦化學的萬噸級液體碼頭,全球最大艙容的多用途液化氣運輸船“貝達弗”號定期載著數萬噸乙烷停靠,園區特色產業“鏈群”由此開始。“我們是國內首家從美國進口乙烷來生產乙烯的企業,解決了園區原材料‘在外’的問題。”新浦化學發展研發中心經理吳震介紹,“原材料供應商”新浦已擁有多套世界級規模的化工裝置,分別打造氯堿和烯烴兩條產業鏈,并由此分解出精細化工及新材料、醫藥日化“兩條分鏈”,產業鏈不斷向下延伸。
目前,氯堿產業鏈以新浦為上游原料企業,集聚諾力昂氯乙酸、菱蘇機能雙氧水、格林美鈷業等消耗氯氣、氫氣、燒堿的下游配套企業50多家,產業鏈規模達450多億元;烯烴產業鏈則以新浦烯烴和延長中燃為上游原料企業,集聚金燕化學、聯成塑膠、昇科化工、紅寶麗等消耗乙烯、丙烯的下游配套企業30多家,產業鏈規模近360億元。
一家企業撬動數百億級市場,是園區鏈式發展的節點性成果。“招商團隊緊扣‘主鏈’任務,編制產業鏈圖譜、招商圖譜、產業布局圖譜,按圖索驥,精準出擊。”據泰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潘明榮介紹,目前園區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在建在批在談10億元以上項目29個,醫藥日化產業在建在批在談10億元以上項目5個,產業發展向上的韌勁和向好的優勢持續凸顯。
在產業鏈延伸過程中,“工廠內小循環、企業間中循環、園區內大循環”的三級循環模式逐漸形成。園區內130多公里的管廊幫助企業實現了“互為原料、隔墻供應、管道傳輸”,78%的產品不出園區門便做到自我消化,循環經濟的“零能耗”和“吃干榨凈”有了具象載體。
除了建鏈群,著力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動能轉換,也是園區精細化工持續領跑全國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園區依托省首批試點的化工中試基地,整合園區新材料研究院等各類創新平臺,構建“化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精細化工與新材料領域創新成果接連涌現。
夏禾科技生產的新型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子、交通、工業控制、醫用等領域,企業每年產能將達18.9噸,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贏勝節能集團柔性橡塑保溫材料采用國際先進的凝膠發泡技術,每平方米管道可節約83.32%能源,約合1.01噸標煤;登上“化藥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的博瑞醫藥正在開發“高難度原料藥”,目標以更為“綠色”的生物方式替代化學方式培養制藥的中間體物質……截至目前,園區已培育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累計培育10個省級智能車間、9家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1家5G工廠,園區入選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
勢頭強勁的泰興經濟開發區,是泰興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以“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推動產業邁向高端,以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集群跨越發展,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巨大的工業產業正在這片江海大地上激起澎湃浪花。
聯合調研組:
總策劃 雙傳學 顧雷鳴
總執行 焦建磊 林康 杭春燕
成員 呂潤洲 張嘯 戴軍農 張妍妍 柏麗娟 陳澄強慧娟高波 白利振
圖片 泰興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