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初,江蘇省政府明確了13類55件民生實事項目。歲末已至,江蘇“住有所居”年度成績如何?日前,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相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出棚進樓”,點亮安居夢。棚戶區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不僅可以幫助城鎮住房困難家庭改善居住條件,還可以有效拉動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今年全省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9.48萬套、基本建成18.85萬套,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53.77%、149.25%,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棚改十年,江蘇省累計改造棚戶區315.06萬套,圓了900余萬群眾的安居夢,讓他們告別了低矮破陋的居所,徹底解決了吃水難、用氣難、如廁難、行路難等困擾多年的生活難題。隨著棚戶區改造的推進,搬遷騰出的空間,不少被建成綠地、公園。目前,江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91%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94平方米,達到人均“綠色一間房”,市民“推門見綠”已逐漸成為生活常態。
從“住得起”到“住得好”,保租房緩解新市民住房難。住房問題關系民生福祉,租房是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解決住房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2023年全省保障性租賃住房新開工17.02萬套、基本建成11.74萬套,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13.46%、131.01%。一磚一瓦筑起的不僅是為人民群眾遮風擋雨的房子,更凝聚起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江蘇打好人才引進“組合拳”,構建人才集聚“強磁場”,多措并舉推動高層次人才引進,助力城市與青年“雙向奔赴。以常州為例,2021年、2022年常州分別引進各類人才10.6萬人、11.05萬人,今年全年引才將超過12萬人。近年來,江蘇通過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籌集力度,已構成“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體系,確保外來人口能在城市安居樂業,從“住夢”到“筑夢”,真正成為城市的主人,在江蘇“圓夢”。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點亮百姓“安居夢”。江蘇推動老舊小區破“舊”立“新”,老城再展新顏,讓群眾真真切切看到新變化、感受新氣象、得到新實惠。據統計,到2023年底,全省將累計改造老舊小區約1.4萬個,惠及居民約500萬戶。預計到“十四五”期末,江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可累計改造老舊小區約1.6萬個,惠及居民約550萬戶,讓全省1600萬人、近四分之一的城鎮人口感受到改造帶來的實惠,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截至11月底,全省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同步加裝電梯5317部,超額完成了年度計劃指標。近年來,南京、蘇州、常州、連云港、泰州等市做法已在全國推廣。蘇州作為老舊小區改造“示范生”,在居民滿意度調查中連續2年得分居全國試點城市之首。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江蘇“住有所居”交出2023年度亮眼“成績單”,一年接著一年干,踔厲奮發,持續發力,把住房保障網不斷擴大、織密、加固,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