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縣”象調研報告】江蘇新沂市:遇見向往的鄉村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再赴江蘇考察,要求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我蘇網攜手全國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新“縣”象印記——探路中國式現代化縣域調研行》,記錄我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基本單位“縣區”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起而尋策、敢為人先、踔厲奮進的火熱場面,通過調研和解剖式報道,為各地提供啟迪和借鑒。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和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鄉村治理協同推進機制,推進社會治理數字化。

  新沂市位于蘇魯兩省交界處,緊鄰京杭大運河和駱馬湖,水資源豐富,是江蘇的北大門、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單位。這里的人們歷來有臨水而居的傳統,也正因為如此,農村人居村落相對分散,而且還有漁民、漁村的特殊居住情況。新沂結合實際,探索出一條以農民意愿為主體、農村人居環境深刻重塑、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持續改善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路徑。

新“縣”象尋訪人伏泰誠(左)與新“縣”象推介人夢琳(右)走在新沂的美麗農路山水大道上

  今年58歲的沈召明是土生土長的新沂市窯灣鎮三橋村人,自幼酷愛文藝,曾在運河撐船搖櫓撒網30多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他上岸居住,牽頭組建了窯灣古鎮漁民藝術團。從撐船搖櫓幾十載的漁民變成了窯灣古鎮景區的正式演員,如今,沈召明登臺展示運河水鄉的古韻新貌,講述千百年間時光流轉的運河故事。

上岸漁民沈召明(左)在窯灣古鎮景區劇場演出


  從2021年7月1日開始,新沂市駱馬湖實施十年禁捕退捕。如何讓廣大漁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夠穩得住、能致富?新沂出臺了《新沂市全面推進駱馬湖其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所有退捕失水漁民可享受臨時性生活補助,每人每月650元,一次性發放24個月,共計1.56萬元;政府還按照每人99385元的標準,為退捕漁民繳納養老保險,年滿60歲以上的漁民都能領取每月715元的養老補助金。

新建的農民新型居住區——漁民新村


  為了讓上岸漁民住上安心房、順心房,新沂根據當地居民居住習慣,專門為上岸漁民建設主房+院落式的“漁民新村”。新村圍繞“湖、漁、商、農、賈”五大特色文脈,將自然風貌、人文景觀、特色產業、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有機結合,最大程度保留了本地的風俗、風貌和風物,呈現出一派有記憶、有鄉愁的村莊景象。社區環境整潔,綠化、管網等設施配套齊全,黨建引領推行物業化管理……“漁民新村”新型社區建成了群眾期待的模樣,深受上岸漁民的歡迎。

漁民沈召明住上了曾經夢想中的新房


  上岸只是開始,漁民開啟岸上新生活是關鍵。為了讓上岸后的漁民們有穩定的就業和收入來源,新沂市將退捕漁民作為重點群體納入就業幫扶體系,在充分了解漁民就業創業意愿的前提下,深入漁民集中區域,組織開展創業培訓,梳理出2000多個就業崗位,組織開展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支持鼓勵漁民自主創業,擴寬漁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漁民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


  如今的窯灣鎮三橋村,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像沈召明一樣,投身到運河文旅產業的各種職業,人均年收入從原來的年人均不足7000元增至人均2.5萬元。上岸漁民端上“生態碗”,吃上“綠色飯”,住得好,生活好,共同建設和美鄉村、美麗家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個艱巨的建設任務不僅包括優美的鄉村人居環境,也包括更高水平的社會治理。

  在新沂,鄉村治理不僅是帶著農民干,更是讓農民說了算。大到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發展方向,小到新型農村社區的建筑風格、命名、綠化,都由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

新型農村社區——新沂市瓦窯鎮富馳家園


  一幢幢白墻黛瓦的二層洋房鱗次櫛比,一排排竹籬笆與路邊的綠樹相映成趣,一條條平整干凈的瀝青路直通到家門口……這是新沂市瓦窯鎮大山村富馳家園新型農村社區給記者留下的初印象。說到“富馳”這個名字還有一番故事。

夢琳和村書記聊起富馳家園的共建共治細節


  組成富馳家園社區的是瓦窯鎮大山村原來的兩個自然莊,一個叫“付莊”,一個叫“池莊”。社區建設時,村民們一直商討著要把村名合并,但是又想著討個對未來生活的更好期許。村民們最終商議,將“富馳家園”中的“富”和“馳”兩個字定為富有的富,馳騁的馳。這樣既延續了原有村莊脈絡,更代表了村民對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

富馳家園在物業管理上實現黨員+群眾自治


  不僅是社區的名字由村民自取,房子怎么建、小區怎么綠化,家前屋后種什么、怎么種……這些都由村民們自主協商決定。村民參與共建共治,村里大事小情大家商量著辦,這種農村社會治理方式在新沂已經成為常態。

在新沂,農村的大事小情都由村民舉手表決


  從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再到美麗鄉村建設,新沂全部列為市人大“一號議案”和市政協重點督辦提案,用真情實感、真抓實干、真金白銀,來發動全員參與、全域推進、全面提升,巧借特色田園鄉村等各類村莊創建平臺,高質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樹立了蘇北“人居典范”,有效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百村精品、千村美麗”深化提升、向“百村未來、千村共富”迭代升級。

夢琳、伏泰誠和大山村村民一起聊現在的好日子


  針對美麗鄉村建后管護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新沂在各鎮村常態開展村莊環境“清潔日”活動和垃圾清理專項行動,全面推行“門前三包”制,逐步培養群眾良好生活習慣,提高群眾參與度。同時,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規劃設計和建設管護,讓村莊的每一次變美都凝聚著他們的汗水和智慧。新沂還與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合,利用數字技術,研發村莊環境數字化管護平臺;設置“隨手拍”功能,讓社會監督落到實處;利用數字化“積分兌換”,激發群眾共管共享熱情,讓群眾從“冷眼看”變為“動手干”,逐步凝聚起和美鄉村建設硬核力量。

  鄉村塑形鑄魂雙標并達,群眾生活和諧有序。新沂遵循現代化鄉村發展規律,順應民心民意,讓一個個美麗宜居、治理有效的鄉村宛如一顆顆明珠,詮釋出新時代和美鄉村的豐富內涵,輝映出農民群眾的幸福笑臉。色彩斑斕的鄉村生活圖景,在新沂描繪出了令人向往的現實模樣。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新沂將繼續以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走在前為目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征程上迎難而上,為全力打造新沂農業農村現代化“一號工程”而不懈奮斗。

制片人:滿東廣  馬麗

統籌:王晴

編導:陸路  沈丹青  洪亮

攝像:趙新訪  曹順  吳磊  徐大幸 姚斌   葉春雷

剪輯包裝:黃子珍   張東宇

我蘇編輯:張泉泉

設計:陳奇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