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新華時論 | 如何讓進城農民更加“市民化”

江蘇去年宣布將全面取消除南京、蘇州市區以外的城鎮落戶限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就是要讓進城農民在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分享城市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這不僅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選擇。

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增強“歸屬感”。目前,我省很多城市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取消落戶限制、降低社保繳納年限、實施城市間社保繳納年限累計互認政策等方式放寬放開落戶條件,進一步提高落戶便捷程度。南京、蘇州市區也在進一步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連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定位,區分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今后各地都要在落實省委統一部署的基礎上,聚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便捷落戶,建立和完善公開統一的戶籍管理服務平臺,并依法保障進城農民的農村“三權”,健全配套政策,解決進城農民的“后顧之憂”。

全面推動常住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讓轉移人口“留得住”,增強“尊嚴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各地應瞄準農業轉移人口的新需求,在財政、教育、就業、醫保和住房等領域出臺各種配套措施,讓他們無憂打拼、安心奮斗。一方面要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統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調整本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另一方面,要從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勞動權益等方面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另外,還要建立健全勞動者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就業機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機制、欠薪治理長效機制、法律援助服務機制等四大機制,全面保障進城農民的合法權益。

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勞動技能素質,讓轉移人口“有發展”,增強“價值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既要經歷生活空間的轉移、戶籍身份的轉化,更要實現就業狀態的可持續轉換、在職業上取得發展,增強在城市的價值感。在此過程中,關鍵是要克服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低、技能培訓缺乏等瓶頸制約,提升可持續就業能力。一方面可以聚焦用工矛盾突出的行業和網約配送、直播銷售等新業態,持續大規模開展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等的職業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還要擴大職業技能培訓覆蓋面,通過發放電子培訓券、擴大職業院校招生規模、通過測試對農民工進行技能等級認定等,引導進城農民掌握一技之長,擁有立身之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作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總體目標的重要內容,要求“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我們要深刻把握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實踐內涵,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把推進新型城鎮化與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結合起來,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切實加以推進,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