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大運河溝通九州的原點、長江聯通世界的起點,文脈厚重、熠熠生輝。6月2日,省委書記信長星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敬畏之心、珍愛之情、扎實之舉,保護好文化遺產、傳承好歷史文脈、建設好精神家園,推動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走在前列。
座談會上,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同志匯報了我省大運河、長江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研究工作情況,王建國、夏錦文、龔良、賀云翱、周憲、張鴻雁、李玉、魯安東等專家學者先后發言,結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意見建議。信長星認真聽取,并與大家深入交流。他說,各位專家研究深入、見解深刻,體現了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寬闊的文化視野,聽了很受啟發,希望大家繼續深化研究,多出主意、提好對策,共同把大運河、長江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工作抓實抓好。
信長星指出,大運河、長江是標志性的中華文化符號。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運河、長江文化遺產保護高度重視、念茲在茲,在江蘇考察時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江蘇既是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所在省份,也是大運河、長江兩大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我們要從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中深刻認識江蘇的責任之重大,以敬畏之心、珍愛之情、扎實之舉,堅決把大運河、長江文化遺產保護好,肩負起先行探索、示范引領的光榮使命。
信長星強調,江河交匯千百年來的孕育滋養、互動影響,奠定了江蘇因江河而生、靠江河而興的城鎮格局,塑造了江蘇南北融合、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文化特點,留下了燦若星河、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要堅持保護第一,把系統性整體性保護作為貫穿始終的首要任務,統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等工作,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努力讓大運河、長江歷史的真實性、功能的延續性得到更好保持,守護好中華文化血脈、永續發展根脈。要突出活態傳承,站在人類文明和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高度,把握地域文化的鮮明特色,全面系統研究闡釋,深入發掘內涵外延,充分彰顯時代價值,全力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大運河、長江“流動的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下、傳承后世。要注重造福人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大運河、長江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以歷史耐心打造傳世之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強化系統推進,發揮好領導小組牽頭抓總作用,推動形成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把家底摸清、工作抓實、設想謀深,攜手下好大運河、長江文化遺產保護這盤大棋,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江蘇更大貢獻。
省領導張愛軍、儲永宏、徐纓參加座談會。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明 高彥 劉堃 高涵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