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蘇曉萱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我國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成功首飛,我國成功發射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5-18星……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從一項項新技術,到一個個新突破,都說明科技創新在新的一年贏得“開門紅”,還說明新賽道不斷在開辟,新動能不斷在激活,新效能不斷在呈現。放眼當下,經過久久為功的磨礪,中國的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勃發奔涌,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的信心和底氣更加充足。
2024年1月1日,國產首艘大郵輪“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商業首航。
圖源:上觀新聞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從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強調“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再到要求“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其中6個指標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擁有24個全球頂級科技集群,在全球頂級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躍居世界第一。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信心滿滿、底氣十足。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嫦娥”奔月、“天問”落火、“羲和”探日、“天宮”攬勝,讓中華民族對宇宙的浪漫遙想照進現實;“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讓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立體交通網絡穿山越海、四通八達,讓天塹變為幸福通途……從廣袤沃野到星辰大海,源源匯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發的創新動能,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這一系列的實踐充分表明,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
1月5日19時2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5-18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圖源:新華社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科技創新不僅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變量”,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我們不能在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前進路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錨定戰略目標、勇攀科技高峰、破解發展難題,我們一定能夠不斷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為“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前行提供更加堅實支撐。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信心和底氣十足。新征程上,從首航、首飛、首發的“開門紅”中汲取奮進力量,進一步增強信心和底氣,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讓我們一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新的更大榮光。(蘇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