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盱眙:“互聯網+新農人”助力優質農產品“云端”出道

“大家看這個盱眙十三香龍蝦調料,是用地道的盱眙山區中藥材十三香調配制作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香、麻、辣,口感爽,用它燒龍蝦,剩下的湯汁泡飯吃都很香……”日前,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首屆高素質農民電商直播帶貨技能競賽現場,主播正熱情洋溢地介紹著當地的特產。2023年12月21日,由農民組成的直播團在短短的4個小時內,銷售盱眙黃桃、碧根果、龍蝦米等農特產品3400多單,金額8萬余元。



“培養一批懂網絡、善經營、會營銷的‘新農人’,通過電商這一渠道,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流量成為新農資。”盱眙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朱耀介紹,該縣通過賽訓結合的方式提升農民直播技能,為鄉土人才搭建平臺、集聚資源,重點培育一批農村電商直播帶貨帶頭人,形成電商直播帶貨專業隊伍,帶動農副產品營銷新模式發展,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從田間到直播間,上演增收的新農活

“做‘新農人’,不能只在地頭蹲著,我從4年前就開始摸索拍攝小視頻,在網上介紹我們合作社的櫻桃、槐樹花、葛根粉等產品。幾年下來,不光產品打開了銷路,我也在這一過程中結識了很多朋友,大大開闊了視野。”天泉湖鎮陡山村生態旅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馬懷勇說,自己憑借嫻熟的直播技能和現場賣貨能力,在這次盱眙縣高素質農民電商直播帶貨競賽中獲得“直播狀元”稱號。

在盱眙,像馬懷勇這樣通過直播方式銷售自家或者周邊農副產品,開啟增收渠道的農民越來越多,這支玩轉互聯網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正迅速壯大。如今在盱眙,從前拿鋤頭躬耕田間侍弄莊稼的手拿起手機這個“新農具”,通過互聯網從事直播銷售的“新農活”,加速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養殖塘頭向長三角、珠三角餐桌轉變。



在盱眙,這5年,直播已形成大眾化浪潮,養河蟹的、種植蔬菜的、養肉牛的、放蜂的、剪紙的、做虎頭鞋的……都在這波浪潮下開始涉足小視頻制作和直播帶貨。2023年秋天,盱眙縣農技中心農教科對全縣農民直播情況進行摸排,154個村(社區)大多都在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上發過作品,直播1870余場次。

“參加競賽的選手中既有粉絲量超10萬的‘大V’,又有粉絲量僅有幾百人的直播帶貨新手,我們通過培訓、比賽的選拔方式,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讓一部分有潛力的農民主播先發展起來,引領更多農民搭上互聯網直播這趟快車。”盱眙縣商務局負責人介紹道。

賽訓融合,新農人“補課充電”新模式

“這樣的比賽不光是競賽評獎,更重要的是有專業老師培訓。通過5天的培訓學習,再加上實操強化,我們知道了如何吸引流量,營造產品爆款,提高產品溢價率,干貨滿滿。”說起直播培訓的收獲,淮河鎮洪建村祥優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段夫龍有一籮筐的話要分享。

盱眙高素質農民電商直播帶貨技能競賽既是一場競賽,又是一次創新培訓方式的實操練兵,以賽促練,賽練結合,“線上培訓+線下集訓+真店真貨真交易”。“我們邀請省、市多位資深導師現場教學,從流量到運營,攝影剪輯等技能要點一一教到位。”黃花塘鎮鎮長許暢說。



“直播帶貨時有什么要注意的?產品怎么介紹更讓人愿意看?直播時背景放在哪兒更好?產品擺設有什么技巧?”官灘鎮甘泉村家庭農場主周明玲說,黃桃、草雞蛋、瓜蔞籽、食草老鵝等特產,有的限于季節性原因續接不上,導致粉絲粘性不強。他參加過一期培訓和競賽,跟同行在切磋中互相交流學習,算是農忙之余的“補課充電”。

經過理論測試和實操帶貨兩輪的選拔,根據高素質農民主播的形象、直播話術、在線人數、帶貨水平、控場能力、銷售總額、直播效果及個人才藝展示等綜合考核,大賽評選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及優秀獎30名。

“我們通過競賽引領,以點帶面,輻射全域,集聚培育一批結構合理、直播規范、業務精湛的本土直播帶貨‘潮人’和‘領頭羊’。”盱眙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丁德昶 趙屹)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