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伊始,哈爾濱屢登熱搜、火爆全網,一車又一車的南方“小金豆”、“馬鈴薯公主”涌入冰城,準備體驗一場酣暢淋漓的冰雪之旅。今冬,哈爾濱是真的火了。
看似是游客選擇了哈爾濱,實則是哈爾濱主動擁抱了游客。冰雪大世界、松花江冰雪嘉年華、索菲亞教堂等獨具地域特色的冰雪IP拉滿南方朋友的期待值;機場快閃迎接旅客、地鐵化身免費“擺渡車”、廣場建起“溫暖驛站”,一系列“整活”用真情換來了真心。可以看到,從謀劃打造,到細化服務,哈爾濱一直以游客為主體,在不斷自我剖析、游客分析中明確“我有什么?”“游客想要什么?”“我能為游客做些什么?”,通過全面升級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品開發、旅游服務質量、旅游市場管理,把自己變成一個巨大的盲盒,一刻不停地為游客們拆解著合乎心意、充滿驚喜的禮物。這樣的“新”意和“心”意,讓“爾濱”很難不火。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網絡空間為城市進行游客互動、開展營銷宣傳提供了“性價比”極高的渠道。松花江上升起熱氣球、索菲亞教堂上空懸掛人工月亮、把凍梨凍柿子切片裝盤……哈爾濱就像一個創意素材庫,源源不斷地向社會提供可制造話題的新聞素材。在游客、網友、市民群眾的跳躍思維思考之下,“哈爾濱掏心掏肺掏家底”“不是北歐去不起,只是哈爾濱更有性價比”等一個個饒有趣味的短視頻、話題、“梗”誕生了,并借助抖音、微信視頻號的流量推送機制,在短時間內急速擴散,將哈爾濱的“熱”不斷推上新高潮。營銷4.0時代,消費者需要話題交流、情緒共鳴提供的“多巴胺”,社交媒體平臺已成為旅游城市大展拳腳的好地方。哈爾濱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群眾參與的強大的網絡營銷矩陣,將品牌故事、貼心服務、城市形象等充滿“心”和“新”意的內容營銷直接零成本觸達十億多受眾,并持續地進行傳播,值得每一個旅游城市學習。
因為有“心”,所以有“新”;因為足夠用心、創新,所以能夠向游客輸出花樣的產品、貼心的服務;因為游客的獵奇心理、休閑娛樂需求得到了滿足,所以網友有感可發、有“梗”可造;因為有話題、熱度,所以帶來了更多的流量。互聯網時代,一所旅游城市應該有所變有所不變,即服務是旅游業的本質屬性,體驗為王、游客至上應當是永恒不變的主題,而營銷策劃需因時而變、因勢而新,并在與游客互動中不斷調整優化,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流量變“留量”,讓“網紅”“長紅”。下一個出圈的“爾濱”在哪兒?讓我們拭目以待!(胡晶晶 李珊)